正文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遵循规律办企业 作者:李荣融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本文节选自2008年4月11日作者在中央党校春季班上作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报告内容。

我国《宪法》明确指出:“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需要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经过30多年的改革,国有企业户数大幅减少,国有经济比重不断降低,但资产总量大幅增长,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控制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在石油石化、航空航天、电力、电信、交通运输、国防工业、重要资源开发、重大装备制造等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占据着主导地位。

这几年,国有企业在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抗击非典、抢险救灾等方面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国有经济仍将继续发挥主导作用。

许多国家的情况也说明,一个国家必须拥有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这样国家才能有实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有话语权。我们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基础。所以,我们必须坚定搞好国有经济的信心,在这一点上不能有丝毫动摇。

从现实情况看,改革开放30多年,国有企业改革就是要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从改革开放初期到十四届三中全会,大体上用了15年时间,通过扩权让利、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等措施,把国有企业引入市场。这之后到十六大之前,用了10年时间,着力解决国有企业走向市场以后暴露出来的社会负担重、历史包袱多、企业冗员严重等问题。

当时国有企业确实十分困难,1998年有2/3的国有企业亏损,全部国有企业实现利润只有213.7亿元。这种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的目标,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誓言三年脱困目标不完成就辞职。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当时叫“三大杀手锏”:债转股、技改贴息和政策性关闭破产。三年攻坚取得了良好成效,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党的十六大之后的5年,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的5年。针对长期制约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政企不分、政资不分、多头管理、出资人不到位、责任不落实等问题,明确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原则,即“三统一、三结合、三分开”。5年来的实践证明,企业能否搞好与所有制性质没有必然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遵循企业发展规律,国有企业是完全可以搞好的。

2002—2007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7.13万亿元增长到14.79万亿元,年均增长15.71%;总资产报酬率从4.9%提高到8.3%,净资产收益率从4.3%提高到11.9%。这5年,平均每年资产总额增加1.5万亿元,销售收入增加1.3万亿元,实现利润增加1500亿元,上缴税金增加1000亿元。从这些的数据可以看出,国有经济的运行质量和发展速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改革发展的成效,现在国内外都比较认可。

近年来,我会见了不少国际政界、商界的重要人士,包括比尔?盖茨先生、德国前总理科尔先生、现任世行行长的美国前副国务卿佐利克先生、法国前总统德斯坦先生、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先生、美国财政部副部长金米特先生、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拉米先生等。他们十分关心中国国有企业,对国有企业改革有很大兴趣。在了解我们的工作和国有企业这几年的改革进展后,他们都表示,国资委承担了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这一极具探索性和挑战性的重任,国资委成立几年来,国有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改革重组及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国有企业的运行效率得以大幅提高。中央企业改革的成就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将长期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中国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构建和谐世界,没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是不可能的。当然,也需要一大批富有活力的中小企业。从我国发展的现阶段看,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主要是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所以,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不断提高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