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信息软件产业为何能做强做大?
首先是政府的政策。曾经有一个中国代表团到印度,宣传当地的“三减二免”政策吸引印度的一些公司迁入落户,但印度人却笑了,说班加罗尔十年免税,你们来这里投资安家吧。印度政府1986年制定了《计算机软件出口、软件开发和培训政策》,这一政策刺激了印度软件业的迅猛发展。
其次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中国一家公司在印度雇用当地员工,当这位员工发现几部电脑安装一张软件时,拒不执行,认为这是盗版行为,宁可辞去工作,也不用盗版软件。一个国家有这样自律的普通员工,还会担心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从1994年起,NASSCOM开始积极推动政府出台反盗版的法律条款,并且联合各界大力推进软件正版化。修改后的《版权法》,明确规定出售未经版权持有者授权的复制计算机软件属于违法行为,被称为世界上最严格的法律之一。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委托开发的软件轻易就在开发国大量被盗用,世界上还会有谁来委托你开发软件呢?这后面是严格的制度约束,还有宗教信仰者的道德自律的内在作用。
再次就是敬业精神与相对廉价的程序员。质量就是生命,没有优质的服务,就没有市场空间,他们提交完成的软件系统时,会给客户演示每一个步骤的编程时间,修改时间,用到了什么技术等,这些细节是一种技术开放与诚意,客户对其认同是可以想见的。在人力成本方面,印度信息技术学院的顶级毕业生,年薪一万美元左右,只相当于美国本土的八分之一左右,因此大大降低了综合成本。这里既向欧美输送高技术人才,是多国公司猎获人才的土壤,同时又鼓励海外印籍企业家和技术员回流。在输出与回流的过程中,发达国家认识了印度人的技能,而印度技术精英又掌握了发达国家的规则与经验、商业关系与信息,甚至还有资金流。这些都是无价之资源,滋养着印度软件业的发展、腾飞。
不可或缺的还有行业组织和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的发挥。行业组织不仅沟通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还要参与国际市场搜集信息,推动企业合作,避免不良竞争。印度的政府组织很小,但社会组织却很大。发达国家作为境外力量,因为有印度人的科技资源而成为印度本土软件业强大外援,印度的大公司不仅在美国硅谷开设分公司与研发中心,硅谷就有七百多家公司为印度人所创办,而硅谷技术专家有四分之三是印度人,许多公司高管亦是印度人,而华人跻身硅谷高管层的相对少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