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行选举的目的是什么
菅直人政权因东日本大地震得以暂时存续,但是距离收复失地尚任重道远,距离倒台却不远了。2011年8月,菅直人宣布辞职,野田佳彦接任首相。在2009年的政权更替之后,日本政坛出现了两年三任首相的反常局势。
在同样采用议会内阁制的英国,约翰·梅杰主持的内阁尽管不受欢迎,但仍延续了7年;托尼·布莱尔与戈登·布朗也都在任期期满后才卸任。由此可见,这与其说是制度的问题,不如说是日本执政者敏感度的问题,是政治家和政党良知的问题。
我想在此列举从议会内阁制的观点出发,自己认为尤其奇怪的4个现象。
1. 1993年7月,宫泽喜一内阁倒台,日本举行大选。新生党与社会党、先驱新党等无视第一大党自民党,共同创立非自民党联合政权,掌握了议会多数。当时为了参与首相提名,细川护熙被推选为新党党首。他是第五党的党首,并未经过国民推选,但是在当年11月举行的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峰会(首脑会谈)上,因显得衣冠齐楚、仪表堂堂,他博得了选民的好感,继而使得细川内阁获得了史上最高的支持率。
但在5个月之后,细川护熙因陷入丑闻被迫辞职,新生党的羽田孜被提名为下任首相候选人。选民对于并非自己推选的人担任首相之事不置可否,又在其尚未拿出成果时就一味支持,而且对其秘密被迫引退辞职一事也缄默不语。他们也不讨论“所谓的‘选举权’到底意味着什么”,而将关心的焦点转移到“谁会是下一任”的问题上。
2. 在选举中得票率位居第一的是自民党。自民党拉拢社会党,促成新首相村山富市的诞生。在选举时自民党与社会党曾彼此对立,此时两党的结合实质上使得自民党重返政权中心。社会党右派尚差强人意,社会党左派则盲目跟从引发成田机场“一坪地主运动”的村山氏,毫无节操可言。之后,自民党放弃村山氏,令桥本龙太郎接任首相。
总之,在同一届选举被选拔出的议员中,诞生了细川、羽田、村山、桥本四位首相,他们分别来自4个不同的政党。选举到底因何而举行,选民应该依据什么标准来投票,我们都无从得知。但我们可以明了的是,在日本,无论谁当选,都不过是玩弄权谋术数的结果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