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民国新闻月刊》前 言(2)

民国新闻月刊:1911-1919从“武昌起义”到“五四运动” 作者:闻立欣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呈现在世人面前的袁世凯是截然不同的形象:“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如同一个硬币两个面。历史人物无法摆脱历史惯性,“忽然间”坐拥民国大总统宝座的袁世凯,对皇权“统治威严”难以释怀的崇拜心理,导致其帝制用心昭然天下而告别历史舞台,身后遗产除群雄并起的军阀割据、武人当道的北京政府,还有一个捍卫共和理念的西南护国政权。民国开始步入“非典型南北朝”状态。

在民族主义和工业主义双重动力驱使下,各国发展趋向势必打上国际因素印记。中国近代外交开始形成于晚清,民国初年则是中国外交向现代模式的演变时期,国内诸多标志性的历史事件,都与当时的世界大事存在联系。所以民国历史的发展轨迹,包含有相当成分的各种国际因素。

孙中山的国际视野显然要比其他民国政治人物开阔。在民国建立后,无论是短暂的临时大总统时日、为发展国家建设奔波海内外期间,还是在护国和护法岁月,他始终在为自己的事业努力寻求各国支持,拓展国际关系空间。一九二○年四月,伍廷芳上演的“携印出走”一幕酿成的外交事件导致广东军政府的破局,也为孙氏“回粤重新开府”创造了前提条件。孙中山次年在南方建立政权并称大总统,拉开与北京政府的政权对峙。几经磨难,孙中山最终在苏俄和共产国际的支持援助下,通过国共合作对国民党进行改组,建立黄埔军校,拥有了一支梦寐以求的“自己的武装”。孙中山逝世后,南方政权最终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透过历史流动性角度观察,从辛亥革命共和肇始,至北伐告捷东北易帜为止,应该是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个“历史高潮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