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民国新闻月刊》宣统三年(一九一一年)(1)

民国新闻月刊:1911-1919从“武昌起义”到“五四运动” 作者:闻立欣


公元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 中国,武昌

公元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辛亥年。武昌的枪声成为辛亥革命发端。对于中国历史而言,它动摇了绵延二千一百三十二年之久的中华帝国的根基;对于大清王朝而言,它预示着二百六十八年辉煌岁月行将画上句号;对于四万万中国人而言,它是帝制臣民角色的终结和共和国民身份的降临。用老百姓的话说:“变天了!”与中国历史上的历次革命性质不同,辛亥年的枪声,不是一个王朝取代另一个王朝的兵变,而是一种社会制度取代另一种社会制度的革命。中华大地跨入了“革命的时代”,民主共和成为人们努力追求的目标。皇权在古老东方国度的崩塌也震撼了世界,欧美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这一划时代的事件。在中国,武昌起义是一条分界线,帝王此后由“主人、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公敌”。左图是英国报刊报道“中国变天”时所配的漫画,图中武昌新军起义者正在与清廷军队展开激烈搏杀;左下图是策马逃离城市的清廷官员;右下图是英国记者丁乐梅一九一一年十月在武昌拍摄的年轻革命军士兵照片,他们身着统一制式军装,腰间挂有子弹盒,肩上扛着“汉阳造”来复枪,脸上露出胜利的笑容

鄂新军武昌举义 两千余载帝朝止于那一刻

中华大地宣告诞生共和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夜,湖北新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士兵率先发难,在武昌打响推翻清廷第一枪,亦敲鸣埋葬统治中国逾两千年之久封建帝制的丧钟。是年夏末秋初,抗议清政府“铁路国有化”的保路风潮蔓延长江上游数省,尤以四川蓬勃。朝廷急命川粤汉铁路督办端方从湖北抽调新军入川镇压。湖北时为仅次于直隶的新军重镇,驻有第八镇及第二十一混成协,总兵力约一万七千人。援川军离鄂,后方留守力量锐减,而其中五成还是加入或联络革命党组织文学社、共进会者。革命党人宋教仁、谭人凤等乘机乔装入鄂与同仁协调起义事宜,决十六日举事,成立领导起义统一机关,推举文学社社长蒋翊武和共进会会长孙武分任起义军总指挥和参谋长,刘公为革命成功后的鄂军都督。九日那天,孙武在刘公位于俄国租界寓所内装配炸弹时不慎失手,闻声赶至的俄国巡捕收缴了起义的旗帜、文告和花名册等,机关遭破坏,刘公和孙武逃走。蒋翊武等决定当晚提前起义,以鸣炮为号,但因命令未及时送达致使计划流产,起义总部遭清廷破获,蒋翊武出逃,被捕三十余,问斩者三。次日,湖广总督瑞澂(琦善之孙)和第八镇统制张彪密令城内戒严管制,江面兵舰封锁,按名册大肆搜捕抓人。一时间,凡列名文学社和共进会的士兵多有朝不保夕之感。晚七时许,第八镇工程第八营共进会营代表熊丙坤决定逆势而上,率困守营盘三百人高呼“造反”,楚望台军械库守军响应,队官吴兆麟即刻响应并被推为革命军临时总指挥,随后以两千义军对都督府发起猛攻。城内革命党人闻风而动,枪炮声遍及大街小巷。瑞澂见大势已去,凿穿衙门后墙逃往泊于江面的“楚豫”号兵舰,张彪则渡江奔向刘家庙车站。武昌为革命军所占,是为“公元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清宣统三年岁次辛亥,八月十九日”。当日下午,湖北军政府成立,宣告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持续二千一百三十二年的封建帝朝从此终结,中国诞生共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