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三年十月
鄂中无大将 “时势造英雄” 黎协统掌帅印
随着汉阳、汉口相继光复,“十八星旗”在武汉三镇上空飘扬,建立革命政权乃当务之急,但革命主角都未置身现场:孙中山在美国筹款宣传,黄兴赴香港募资联络。公推的革命军总司令蒋翊武和候任鄂军都督刘公杳无音信,踪迹全无;实际指挥起义者大多威望不足,缺乏号召力。这些光复武昌城的革命党人聚议组建湖北军政府之际,发现自身面临群龙无首局面。解决问题之道是另行推戴具有资历和背景之湖北籍人士出面主持。有人建议吴兆麟出任鄂军都督,吴当即自谦“官太小,压不住台”,表示“打天下尚可效力,坐天下实以难当”;又有人属意于湖北咨议局议长汤化龙,但众人皆称此公“素与革命无涉”,汤也坦言“本人不谙军事”,建议都督应从军界遴选可负重望者担任,如此方可拒南下清军于武汉三镇之外。于是有人提名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黎元洪出任都督。与会者展开激辩,多人认为黎氏不但非革命党,且更公开反对革命,怎能让这样的人领导革命呢?然而另有人指出:选非革命党人做都督,表明革命党心胸开阔,能吸引更多人来参加革命;再者,黎氏向为湖北军人爱戴,拥有相应地位。大家说“言之有理”。十月十一日,湖北军政府宣告成立,黎元洪就任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武昌阅马场咨议局为湖北军政府都督府临时办公地。十六日黎明,黎元洪在阅马场举行祭告黄帝和革命誓师典礼,演讲中誓言“矢志恢复汉土”,并声明“请中山先生到湖北来领导革命”。
【黎元洪“被出任”军政府都督始末】 黎元洪受过现代军事的训练,治军有方且待部下宽厚,也颇受士兵爱戴,人称“忠厚长者”,但不主张革命。武昌事发当晚,黎曾进行过反击,据说还手刃了一名来劝他起义的革命党人士兵,并警告部属“不得参与胡闹”。当情况急转直下而利于起义者时,黎元洪便躲藏起来了。革命党人决定拥戴黎元洪为领袖时,才发现黎已不见踪影。吴兆麟派人四下寻找,终于在其部下家中找到了这位候任“最高长官”,据说当时他“正躲在床帐后打抖”。革命党人表示要委任他做“新政体的都督”,还留着辫子的黎氏则说,革命党人闯的祸已经够大了,趁清廷援军尚未抵达赶快罢手回营。在被“迎驾”的革命军“护送”前往咨议局途中,黎元洪一再表示“我非革命党,担当不起这样的大任”,但护兵回答“去不去,都得去”,几乎是将他架到咨议局。当众人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时,他口中连呼“莫害我”,不论周围人好说歹劝,就是不在安民告示上签字,结果被惹恼的张振武拔枪顶住黎的脑袋逼他签字。黎仍表拒绝,随后便干脆改为端坐无语,此时又有人扬言要杀掉他,幸好被汤化龙、吴兆麟及时制止。耗到最后,黎的态度开始软化,因为对革命党人的成就印象深刻;更重要的是,如果不当这个都督就面临身首异处的结局,终于十分勉强地“履行了手续”,成为鄂军政府“名义上”的都督。几日后,汉口、汉阳两镇也落义军之手,革命势头正猛,民众情绪高昂,黎元洪剪掉辫子,以一头短发的新面貌进入“行使职权”状态,做起了“真正”的都督。黎元洪在出任“中华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后,上书萨镇冰书谈及当时情形:“洪当武昌变起之时,所部各军均以出防,空营独守,束手无策,党军驱逐瑞督出城后,即率队来洪营,合围搜索,洪便衣匿室后,当被索执,责以大义,其时枪炮环列,万一不从,立即身首异处,洪只得权为应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