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民国新闻月刊》民国元年(一九一二年)(3)

民国新闻月刊:1911-1919从“武昌起义”到“五四运动” 作者:闻立欣


陶成章与孙中山交恶时,报刊上登载的南洋革命党人宣布“孙文罪状”的传单

宋教仁欲移植法国政体树敌过多

宋教仁对西方民主国家内阁制政治架构佩服得五体投地,做梦也想移植到中国土地开花结果。在修改《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时,鼎力推销法兰西式“内阁制”而摒弃美利坚式“总统制”。宋氏少年得志,锋芒过露,气盛伤人,欲做“中华民国国务总理”之雄心路人皆知,招致大部分同僚嫉恨,以至于临时参议院通过政府组织大纲时,决定“不设内阁总理”而以“各部总长直接向总统负责”而代之,甚至宋教仁被孙中山提名出任内务总长的议案在参议院也未获通过。

孙中山呼吁国际承认未获响应 南京政府“六路北伐”无果而终

孙中山一月五日发表《告友邦书》,申明愿与各国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表示民国政府将继续履行清政府与各国所签条约至期满,所借外债照旧偿还,各国在华所享权益照常尊重;殷切希望世界各邦“更笃交谊,静待民国之成,并盼予以承认”。这是中华民国政府第一个阐述外交政策的主旨宣言,然而,各国对临时政府的呼吁基本不予理会。孙中山随后再连续两次向各国发出照会,说明“民国政府已经稳固建立。为求有助于我们同外国的往来,并更好履行我们的国际义务,早日承认将是很得策的”,但是依然未获得回应。对于孙中山迫切希望列强承认南京临时政府的心态,英国《泰晤士报》驻京记者莫里逊在报刊评论中“告诫上海共和的领袖们,指望对中国国情一无所知的孙逸仙去争取外国列强对中国的尽早承认是痴心妄想”。这是因为袁世凯依然是各国列强眼中的“中国强权人物”。与此同时,在“革命目的不达,无和议可言”的思想指导下,孙中山决定不与北方妥协。一月十一日,南北和谈陷入僵局的时候,孙中山宣布“兵分六路,北上伐清”,组建北伐军海陆军,孙中山亲任总指挥;任命李燮和为光复军北伐总司令,黄兴为陆军参谋长,总统府设“北伐大本营”,下辖总兵站、作战局等;黄兴以大本营总兵站总监和参谋总长名义实际操控全盘,副手为纽永健。按照孙中山拟定的计划,两湖为第一军出兵京汉线,南京组第二军出兵津浦线,淮扬组第三军后援一二军,另外将在山东、河北等地再建三军,以“六军齐发之势发动对清军的同时攻击”。但是,南京政府甫一成立战争即起,人民未得其福反受其祸,很快失去民众支持。袁世凯获悉南京举动后,通过英国公使朱尔典游说各国出面干预,列强则称“如不立即结束战争局面将实行武装干涉”,并扣留中国关税以断绝南京政府财源。尽管南军北上之初稍有进展,柏文蔚一月十三日还夺取了徐州,其他各路北伐军也小有捷报,但从总体上看,北伐军基本上还是散沙一盘,地方军队各有其主,黄兴号令无人买账,实为“光杆司令”;加之经费筹措无果,军需后勤供应缺位,北方寒冷气候阻碍,内部将领反水以及南京政府内部息战呼声日见高涨,黄兴便劝孙中山“只要能推翻清廷就不妨迁就袁氏”。孙中山也只好下令停战,继续和谈,通过伍廷芳转告袁世凯:“如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至此,昙花一现的所谓“六路北伐”,终以虎头蛇尾收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