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融e时代》从“丑小鸭”到“白天鹅”(1)

金融e时代:数字化时代的金融变局 作者:万建华


零售银行的华丽转身

信息技术赋予了零售银行业务更多生机、活力和灵气。在下一个发展阶段,零售银行业务将实现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逆袭,由边缘化的配角成长为长袖善舞的主角。这是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另一趋势。

零售业务的概念来自于商业领域,指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的业务类型,也可映射到商业银行领域,指代针对个人客户的银行业务,比如银行卡、个人消费信贷、投资理财、教育金融等。实际上,业内对零售银行业务的范畴界定有多重标准。我个人理解的零售银行业务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客户对象以个人客户为主;第二,交易发起分散化;第三,交易规模相对较小。也正是基于这三个特征,零售银行业务的费用成本要比批发银行高,而客户的流动性却比批发银行强,当然,其风险相对也比较低。

零售银行业务在西方起步较早。大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商业银行为了应对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逐步发展起零售银行业务来。今天,零售银行业务已经成为国外商业银行获取利润的关键渠道。它不但为银行家带来丰厚利润,更以其相对较低的风险成为西方银行家抵御衰退周期的重要武器。聚焦经营零售业务的零售银行在西方并不少见。比如美国的富通银行(FORTIS BANK)从一个小小的社区银行起步,靠发展零售业务不断壮大,由于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突出,在经历了2008年美国金融风暴的洗礼之后,一举跻身成为美国第四大银行。

然而,零售银行业务在国内却还处于初长成阶段,位于银行业务体系中相对边缘化的地带,原属于不折不扣的“丑小鸭”。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来自几个方面。

首先,起步不久的国内零售银行业务需要完成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如系统建设、网点开设等,原始性投入巨大,且见效缓慢。同时,国内商业银行在零售业务上又非常依赖 “跑马圈地”的竞争模式,2005年开始的信用卡发卡大战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在产品高度同质化的情况下,银行通过开立大量网点,支付高额营销费用等获取零售客户,这种方式无疑成本高昂,并且未必能带来有价值贡献的客户。这些都造成了中国零售银行业利润率整体偏低。

其次,中国30年的高速发展为商业银行的对公批发业务提供了重大红利。由于社会资金需求持续旺盛,依靠存贷款利差的批发银行业务发展难度相对较低,收益见效快且稳定,因而在过去的银行体系中占据了主要地位,较多的资源都向批发银行业务倾斜。从银行的经营过程来看,批发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业务的始祖,也是银行家利润的初始来源,它为银行其他业务的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基石和保障。出于经营业绩的考虑,国内银行机构早期普遍重视批发银行业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