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记得自己(2)

生命的真相:葛吉夫的第四道 作者:(瑞士)珍妮·迪·萨尔斯曼


6.入门第一课

在我所有的显化背后,都有着一种渴望,想要了解自己,想要了解自己的存在以及了解自己是如何存在的。但是在我与外部世界的接触中,一个“我”的形象会同时建立起来。我执著于这个形象,因为我认为它就是我。我会尽力去肯定和保护它。我就是这个形象的奴隶。我很执著于这个形象,并且被与之相关的各种反应所控制,已经没有多余的注意力去了解自己其他的部分。

以我现在的状态,我意识不到比我层次更高的东西,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也许在理论上可以做到,但实际上却不行。所以我没有可以用来衡量自己的标准,在生活中只能依靠“我喜欢”和“我不喜欢”来作为衡量标准。我只顾着自己,被动地去追寻能让我高兴的东西。这种对常“我”的重视会使我变得盲目。它是我开始新生活的最大障碍。了解自己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改变对自己的看法,这需要我在内在真正地觉察到一些以前不曾觉察到的东西。为了觉察,我必须先学着去觉察。这就是了解自己的入门第一课。

我试着去觉察我在认同状态下是什么样子,去体验我在认同时是什么样子。我需要去了解认同背后那股力量所具有的强大威力,以及它势不可挡的活动。这种在生活中维系我们的力量不想要我们记得自己。它驱使着我们去显化,并且拒绝回归内在的活动。

觉察自己在认同状态中的样子就是觉察自己在生活中的样子,但是每当我记起自己更高等的可能性,我就会逃开,拒绝接受自己在生活中的样子。这种拒绝妨碍了我对它的了解。我需要很聪明地觉察到自己而又不去作出任何改变,不去改变自己对显化的渴望。我需要觉察到自己就是一台被念头、欲望和活动等各种机能的运作驱动的机器。我需要了解自己是一台机器——试着在我像机器般运作的时候保持临在。在生活中我是谁?我必须去体验,并获得对此更为有意识的印象。

要面对认同的力量,就必须有某种临在的东西参与,即一种稳定、自由,并且与另一个层面相连接的注意力。我希望能够临在于当下所发生的事,同时又保持着对自己的觉知而不迷失。为此,我需要以不同寻常的方式去努力,需要具有某种常“我”所不了解的意志和渴望。我的常“我”必须让出位子。通过保持注意力并记得去观察,也许有一天我将能够真正地做到觉察。如果我能觉察到一次,就能觉察到两次。如果这样的觉察重复出现,我就能够保持觉察的状态。

为了观察,我需要挣扎。我寻常的本性是拒绝自我观察的。我需要做好准备,基于遇到的阻碍去进行挣扎,从说话、想象、表达负面情绪等认同状态中撤出来一些。有意识的挣扎需要选择和接受。我不能再让我的状态来决定我的选择。我必须选择以临在为目的的挣扎,并接受将会出现的痛苦。挣扎肯定会带来痛苦。挣扎是我们寻常的本性很难接受的,这让它很不舒服。这就是为什么一直记得我们的渴望,即我们的工作和临在的意义是如此重要。我们会去对抗某种习惯,比如特定的吃相或坐姿,但我们的挣扎不是为了改变它们。在尝试不去表达负面情绪的过程中,我们不是要与这些情绪本身对抗或是通过挣扎来消除这些情绪的表达。我们对抗的是我们的认同,以便把通过认同浪费的能量用于工作。我们的挣扎不是为了对抗,我们要通过挣扎而有所收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