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不知的状态
如实地觉察自己就是在感知真相,这是一种直接的感知,它只有在一种不受任何局限的状态中才能出现。我相信我在探寻,但我却看不到我的探寻被驱动它的力量所羁绊。我在寻求摆脱思想、记忆和已有知识对我的束缚。我在寻求超越。我尝试去努力工作,尝试去临在,但是在这种努力中,我被控制了——在整个的努力过程中我一直都处于被控制的状态。第一个阻碍我的念头就是“我在工作”。我其实没有觉察到是谁在工作,我没有觉察到头脑是一个障碍。我给自己寻求的东西赋予一个名称或概念,然后投射出一个形象,从一种匮乏感出发向目标前进。我认为有必要了解自己所探寻的对象。于是,一个代表真相的东西反而比对真相的探寻更为重要了。
我与理性的头脑之间的关系必须改变。我需要看到它的局限,不再幻想它有能力直接感知超越它自身机能的事物。真相是无法被思考的。它也无法只是用思维来探寻,或是凭借对占有或成就的渴望来探寻。真相不可能成为别的东西——它是客观存在的。我需要觉察到我的思维会被某个顽固的想法或对形式的执著所阻碍。当我觉察到这一点时,头脑就从这样的想法或形式中解脱出来,一种新的感知就产生了。直接的感知意味着去发现头脑所无法带给我们的全新事物、未知事物。
为什么我的头脑从未发现过任何新的事物呢?因为我被内在积累的所有印象所围困。我被记忆库所局限,这里存储了所有曾经影响过我的事物给我留下的印象。在生活中我所给出的所有答案都来自于这里。逐渐地,我无意识地接受了这种被局限的状态,我头脑的能量也因此衰退。我的头脑失去了活力和力量。它只会积累越来越多的信息。我可以训练我的头脑,让我的知识更加完美。头脑甚至可以变得聪明绝顶,但我仍旧局限在已知的范围内。我要如何超越这种思考方式来让新的事物呈现呢?
我需要足够的自由度来摒弃一切,质疑而不期待答案。我理解到这种摒弃一切已知的“不知”状态,是种最高形式的思考,如果有答案浮现,那肯定是假的。我需要与问题在一起而不去作答,学会如何去觉察,学会不带评判、念头和语言地去觉察。这是一种超凡的行为,需要一种我所未知的注意力。注意力这个要素可以带来自由,带来一种新的思维、一个新的头脑。注意力是人类内在最重要的能量。一个人只有在持续地观察、聆听和质疑,而又不陷入理性的头脑对事物的认知时,才会具有这种注意力。对于面前的问题,我们必须用全然的注意力来关注。如果我们寻求一个答案,我们的注意力就不会是全然的。全然的专注就是静心的状态。
通过保持警醒和静心,我有可能了解思维的特性,也就是它运作的方式。如果我能全然地意识到“我不知道”,我就不再依靠我的记忆去寻找答案。在此刻,也只有在此刻,我才能从我的局限,即记忆的牢笼中解脱出来,直接地感知超越它的事物。我了解到思维的角色就是记忆功能的一个要素,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