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没有形成系统的投资理念,调研很粗浅,主要从表面观察,看管理层人品怎样、是否有事业心、是否努力工作,再加上自己观察后对企业的理解。也没有标准的研究报告格式、模型、财务分析,只是在调研回来后整理一份简单的两页纸的提纲式投资结论。
我们形成了“要理性投资”的朴素意识,也很重视研究,但受能力、经验所限,研究水平不高,分析不够深入,买入的理由比较简单,很多来自于生活中形成的直觉:公司门口有一家五粮液专卖店,生意非常好,王亚伟就买了五粮液;买燕京啤酒的逻辑就是大家都会喝啤酒,需求量大;买同仁堂就是认同这家百年老店等等。
提到五粮液,大家就会想起王亚伟投资五粮液的经历,他自己也曾多次提及。1998 年4 月27 日,五粮液上市。王亚伟在45 元左右买入70 万股,短短一周,每股账面盈利达20 元。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感觉良好,投资似乎是件比较容易的事情。他决定70 元以上全部抛出。事与愿违,五粮液摸高69.8 元后便一路下跌。两个月后,王亚伟在47 元附近将股票全部抛出,原先1 000 多万账面盈利化为乌有。仅仅两毛钱出入,差距却如此之大。他常常以此为鉴,告诫自己要戒骄戒躁,始终保持平和心态。
在庄股盛行的时代,我们摸索出这样的经验:投资一只股票时,最好先别买满。如果买多了,庄家也就不买了,股票也就不涨了。分散投资更好些,要留出一些现金来补仓,这样才不会在之后的投资中处处被动。
市场持续下跌。为了扶持幼小的基金成长,监管部门大力扶持,允许基金不参加公开申购就可以在一级市场上得到一定比例的新股配售份额。比如开元基金和金泰基金获准不必参加网上申购,直接购买宁夏恒力等4 家公司的普通股。因新股一二级市场间存在巨大差价,新股配售政策相当于为基金提供了无风险收益的机会,每次配售都能赚上几百万元。配售政策在基金起步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二级市场没有投资机会、新股发行很少的情况下,基金经理非常重视新股配售,千方百计争取每一次新股配售机会。
我们尝试、应用了各种投资方法,但从未偏离“规范投资、获取阳光利润”的理念。兴华基金每一分收益都是投研团队根据自己对市场的客观分析和专业判断,在承担相应风险条件下获得的。在复杂的环境下,我们认为坚持理性投资,基金才能持续发展壮大。
1998 年下半年,股市在震荡中逐级下移,没有大的投资机会。兴华基金及时调整投资策略,有效抵御了风险并抓住下半年的波段反弹行情,取得了显著成效。兴华基金首先选择那些成长速度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行业,其次选择收益好、潜力大的优质个股作为重点投资对象。实践证明,兴华基金投资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等行业和高成长个股贡献了较高的收益。注重股票投资的同时,基金经理也十分重视国债投资。在对物价持续走低、实际利率高企和政府不断降息等形势的准确判断下,大量买进长期债券。兴华基金国债投资收益达6 000 多万元,在5 只基金中名列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