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金长青》第二章 迈出投资第一步(6)

基金长青 作者:范勇宏


市场持续下跌,没有管理大资金的经验,又希望开门红,给投资者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基金经理压力很大。为此我们经常讨论,甚至周末都讨论到很晚,开会成了家常便饭,形成了华夏基金喜欢开会的传统。之前谁也没有做过基金经理,谁也没有基金投资经验,谁也说服不了谁,唯有通过不断讨论,找到认同点,以便得到大家的支持和执行。会议现场大家讨论得十分激烈,经常争得面红耳赤,拍桌子也时常有之。久而久之形成了公司平等、尊重的投研文化。讨论的内容包括政策变化、经济形势、投资理念、股市行情、个股等。经过不断地讨论,相互启发,基金经理的投资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

上半年,大家主要讨论市场政策变化。因为经验不足,只关注眼前的、短期的东西,专业水平与今天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既没有全面系统的“自上而下”的宏观分析,也没有深入的“自下而上”的个股研究。基金经理不断探索与尝试,没有系统的投资理念与投资方法,有的只是“想挣点钱、实现正回报”的朴素想法。讨论股市行情时,摆脱不了券商烙印,讨论的内容经常是填权板块、次新股板块、低价股板块、资产重组板块等概念、题材,缺乏深入分析企业发展空间、盈利模式等基本面研究。到了后期,个股讨论才多了起来。

当时还没有卖方研究报告,能够参考的只有《中国证券报》、《证券市场周刊》等一些报纸杂志。这些媒体上的文章也主要是研究某些股票图形的技术走势,分析哪家券商在做庄,参考价值有限。没有外部研究报告可供参考,我们就自己组织研究员撰写上市公司调研报告。一个深度研究报告的讲解及提问解答经常需要半天时间。我总是带领基金经理仔细聆听并展开激烈讨论。这种讨论研究报告的方式极大地鼓舞了研究员的士气。对行业研究员提交的报告,基金经理采取打分形式予以评价和反馈,对季度得分最高的前两名给予奖励。通过各种方式调动研究员的积极性,并不断加强基金经理和研究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是华夏基金投研团队多年的传统。

为更深入地研究上市公司,我们坚持去上市公司实地调研,深入了解经营状况,以便做出投资与否的判断。上市公司普遍不喜欢基金公司实地调研,甚至比较反感。基金经理调研经常吃闭门羹,只能托关系找熟人。即使同意我们去调研也是敷衍了事。与今天把研究员奉为上宾相比,真是恍若隔世。

但在当时的大环境下,也有少数上市公司较早地建立了维护投资者关系的意识。上海汽车是第一家主动邀请基金公司去实地调研的上市公司,组织了华夏、南方、华安3 家基金公司去调研。我们也调研了比较熟悉的同仁堂、东大阿派(后改称东软股份)、中兴通讯等一批重点公司。华夏证券早年是同仁堂、东大阿派等公司的主承销商,对这些公司及公司高管比较熟悉。我们看好同仁堂,这家企业历史悠久,有很好的品牌,经营规范,业绩也不错。经过几次实地调研后,基金经理认为有投资价值,便买入这只股票。关于买东大阿派这只股票的故事就更多了。我与东大阿派董事长刘积仁先生很早就认识,他很有事业心。还记得他有一次路过北京,与我和林浩见了一面,但当天晚上他有事急着回沈阳。本来约好下次去沈阳实地拜访调研,后来我一想,索性让林浩买当天的飞机票与他一同前往,这样更能增进双方的了解,也有充足的时间了解东大阿派。在中兴通讯调研时,我们侧面了解了研发人员的薪资情况,直观感受到中兴通讯关怀员工、重视人才,觉得这样的科技公司才有发展前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