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变动不居的物质(6)

念力的秘密:释放你的内在力量 作者:(美)琳内·麦克塔格特


文章的评论者之一是弗拉特科·韦德拉尔,他对实验结果感到既兴奋又沮丧。这位南斯拉夫人在祖国内战和分裂期间于伦敦的帝国理工学院学习,后来他在其移居的国家(英国)声名大噪,被选为利兹大学量子信息科学系的领导。韦德拉尔高大威猛,如同狮子一般,隶属于维也纳一个小团队,该团队致力于研究最前沿的量子物理现象(包括量子纠缠)。

早在罗森鲍姆和高希有所发现的三年前,韦德拉尔就先从理论上推论过同一现象的存在。他首先把论文于2001年投给《自然》,但因为这家期刊喜好实验多于理论,所以他的论文没有被接受。后来,韦德拉尔想尽办法让文章得以刊登在顶尖物理学期刊《物理评论通讯》上。等《自然》的编辑部决定刊登高希的研究时,编辑们为了修补与韦德拉尔的嫌隙,他们便允许他成为论文的审阅者,又提供给他空间让他在同一议题上发表评论意见。

文章中,韦德拉尔作出了一些大胆猜测。他写道,量子物理学是描述原子如何转变为分子的最精确方法,而由于分子关系是所有化学的基础,化学又是生物学的基础,所以,“纠缠”这种魔法现象也大可能是解开生命之谜的钥匙。

韦德拉尔和他圈子里的其他人并不相信类似现象仅见于钬。揭示纠缠现象的主要问题是我们的科技太原始了,想要隔离和发现这一结果只能在超低温下降低原子的速度,使它举步维艰才可能做到。不过,有些物理学家却曾在处于200K(华氏零下100度)的物质中观察到过纠缠现象,这一温度可以在地球最冷的一些地方找到。

其他研究者也以数学方法证明,几乎在所有地方(包括人体内),原子间或分子间都会持续且实时地互相来回传递信息。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托马斯·杜特以简练的数学方程式证明,不管内在环境或周遭环境如何,几乎所有量子互动都会导致纠缠。甚至是来自遥远星球的最小光粒子——光子——亦会与其去往地球途中遇到的任何原子发生纠缠。常温中的纠缠现象显然是宇宙(甚至是在我们身体里)的自然状态,我们身体内的每个电子的任何互动都会导致纠缠。特拉维夫大学理论物理学家本尼·列兹尼克认为,即使是在我们四周空无一物的空间里也依然充满着互相纠缠的粒子。

英国数学家保罗·迪拉克是量子场理论的创始人之一,他第一个假设根本没有所谓的虚无,即空无一物的空间。哪怕你把所有物质与能量清除出宇宙,仍然会在检视星体之间“空无一物的”空间时发现一个充满次原子活动的“阴间世界”。

在古典物理学的世界,一个场就是一个影响区,在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点会被力(重力或电磁力之类)所连接。不过,在量子粒子的世界,场却是由能量的交换所创造的。根据维尔纳·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我们之所以难窥量子粒子的全貌,一个理由在于它们的能量是以动态的形式重新被分配的。虽然次原子粒子常常被称为小小的台球,但其实它们更像是小小的震动的波浪包,不断向前和向后来回推送能量,俨然像篮球比赛中的来回传球。人们一般相信,所有基本粒子的能量传递都是以被认为是暂时存在或是“虚拟”的量子粒子为中介。而这些“虚拟”的量子粒子还被认为是凭空蹦出来的,它们会实时出现又随即消失,导致毫无原因可言的能量摆动。虚拟粒子(又称“负能量状态”)并不带有物理形式,所以它们事实上是无法观测的。其实,就连“真实”的粒子也不过是些小小的能量结,浮现片刻便会立即消失,回到基底的能量场。

能量不停来回传递会产生一个异常巨大的能量场域,总称为“零点能量场”。那一能量场之所以被称为“零点”,是因为即便在绝对零度的低温,一切物质理论上应停止运动时,那里仍然侦测得到细微的摆动。哪怕是在宇宙中最寒冷的地方,次原子物质仍然不会歇息,继续跳着它们小小的探戈舞。

这些粒子独自发出的能量小得难以想象——大概只有半个光子那么大。然而,如果把宇宙全部粒子交换的能量加起来,数字却大得惊人,几乎是一个不可穷竭的能量库,是所有物质包含的能量的1040倍,或者说数字1后跟着40个0。理查德·范曼有一次说过,哪怕是一立方米空间的能量,也足以煮沸全世界的海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