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川:改革取得了伟大成就,改革的不足与缺憾远不能与成就相比。但是为什么近年来对改革的反思甚至质疑声不断?
茅于轼:随着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帕雷托改进的机会已经用尽,改革开始损害某部分人的利益时,对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提出了怀疑。这就是当前我国改革所面临的形势。由于贫富差距扩大,工农大众的收入增加幅度不大,腐败问题没有明显好转,而豪富们挥霍浪费,社会不公明显暴露。这时候许多人对改革的目标感到怀疑:是不是我们走错了路,该不该往回走,过一个比较平均的日子?这时候目标的重要性重新显露。到底是目标错了还是过程中的问题?对主流经济学坚信的人会主张原来的改革方向,并指出问题是法治的松弛;没有法治的市场将是拉美式的,坏的市场经济。
马国川:但是一些人猛烈抨击市场化改革,认为市场化改革造成了贫富差距过大。
茅于轼:贫富差距是市场化道路的必然过程。当然,现在一些差距过头了。这主要是由于非市场因素造就的,把这些问题归结为市场因素是没有道理的。比如贪污腐败、走私、小煤矿环境污染等都是非市场化因素的结果。现在要做的不是去否定市场化改革的道路,而是要保护市场。我们从要走市场经济的道路到最后走上市场经济的道路,改革者经历过许多压力、挨过很多批斗。现在社会上有些人,以强调社会公平为旗帜,打着公平的旗帜反对和否定改革,表面看是站在穷人的立场上说话,得到一些赞同。其实,改革有它自身的规律。不能把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归结为改革本身,这些是在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能是把我们的改革继续下去。解决贫富差距过大的根本之道在于增强民主和法治。能由市场来管理解决的问题就不应该由政府来管理解决。和自然生态一样,市场会纠正、调节自我,具有修复功能。比如环境问题就应该由政府管起来,而项目审批等企业可以自己决定的事情就可以不用再审批。缩小贫富差距是政府的职能。市场经济是鉴别人能力的最好方法。市场经济是公平的,你创造了多少财富你就会得到多少收益,是公平的。你有多少能力就拿到多少收益。所谓能者多得。有能力的得到多一点儿,没有能力的收入就少一些。但是两极分化是贫富差距过大造成的,政府应该发挥在第二次分配和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
马国川:您肯定也注意到了,近年来许多经济学家包括您在内,都受到社会舆论,尤其是网上舆论的批评甚至是抨击。
茅于轼:问题在于我们现在处于有立而没有破的思想状态。应该是有破有立、有立有破,过去说“破字当头,立在其中”,你只要破了,立自然就立起来了,结果把事都破掉了,什么都没立起来。现在立了很多,但是老东西没有破掉,老的跟新的纠缠在一块儿。错误的东西没有破掉,特别是青年人,他们没有“文革”的经历和亲身体验,根本不能理解改革的真正原因,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马国川:但是年轻一代慢慢地会成为社会的中坚,那么将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