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3)

无量之网 作者:(美)格雷格布·雷恩


在这部革命性的著作里,波姆提出,如果我们站在更高的视角上,就可以把宇宙看作一个整体,我们世界里的事物也就会成为另外一个我们无法观察到的领域的投射。他认为,这些可见和不可见的都是一个更高且更普遍的秩序的不同表现。为了区分这两者,他将其称为“内隐”和“外显”两个域。

那些在我们所身处的世界能够看到、摸到的这些分散着的——比如,岩石、海洋、森林、动物和人——都是创造的外显序的表现形式。尽管看起来它们彼此之间存有距离,但波姆认为,在我们看不到的创造层面,在更深的实相上,它们都是彼此互连着的。他认为那些看起来分散着的其实是一个更大的整体,他称之为内隐序。

为了描述内隐和外显之间的不同,波姆用流动的河流作为比喻。他把我们能看到的两种不同的流动方式作为隐喻,将那些被分离的幻象描述为:“在这条河流上,人们可以看到不断变化着的漩涡、涟漪、水浪和水花等,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它们是单独存在的。”尽管乱流在我们看来是相互分离的,波姆却认为它们在更深的层次上紧密地连接着彼此。“瞬间的存在状态以这种抽象的形式呈现,意味着只有一种相对而非绝对的独立存在。”

波姆用这些例子来描述自己的感觉,宇宙和其中的万物——包括我们——事实上,都很可能只是宇宙模型的一部分,所有部分都是互相关联的。为了描述这个统一的自然观,波姆只说了句:“这种新形式的洞见,最好被称为流动且未被分割的整体。”

在20世纪70年代,波姆提出了一个更加清晰的隐喻,并以此来描述宇宙如何在看起来时像是分散的,实际上却是无法分割的整体。基于这种自然的内在联系,波姆确信宇宙像一个宏大的全息图那样运作。在全息图中,事物的每一部分都已包含了其他部分,只是尺度更小而已(对全息图不够了解的朋友,在本书第四章会看到更加详细的解释)。从波姆的角度看,我们身边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一个更深的创造层面的投影。这个更深的层面是源头——即内隐序。从“上形,下效”和“诚于中,形于外”的角度看,范型中包含了许多其他范型,用以在其他尺度上使自身完善和圆满。

精巧的人体正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完美的全息图示例,每个人对此都很熟悉。身体里的DNA包含了我们的基因密码——DNA的整体范型,不论细胞取自哪里,都包含了我们全身的信息。不论我们是从自身的头发、指甲,还是血液里取样,所有的遗传范型都包含在内……而且永恒不变。

正如宇宙不断在内隐与外显之间转换形式一样,那些可见和不可见的变动就成了动态的创造之流。正是这种持续变化的创造自性被约翰·维勒注意到了,所以他描述宇宙为“参与式的”,也就是说,它永不停息并持续回应意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