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寻找无量之网(2)

无量之网 作者:(美)格雷格布·雷恩


与当今大多数科学家的传统观点不同的是,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们不仅相信以太的存在;他们中的很多人还继续对它作了更进一步的阐释。他们说,以太在让物理定律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在17世纪,现代科学之父——艾萨克·牛顿先生用以太一词来描述存在于整个宇宙中的那些不可见的物质,他认为这种物质不仅与重力效应,更与身体感知有关。他把它视为活着的精灵,尽管他很清楚,那个时代的科学仪器还无法证实它的存在的。

直到19世纪,那个提出电磁理论的人,詹姆斯·克拉克·马克斯韦尔才对这个连接万物的以太,正式提出了一个科学的描述。他描述它为一种“比身体更精妙的物质实体,用来维系看似虚空的空间的存在。”

直到20世纪早期,一些最受尊敬的科学家仍然用古老的术语,来描述填满虚无空间的那个实质。他们把以太看作是一种存在于物质和纯能量之间且具有一定黏稠度的实体。科学家们推理说,通过以太,光波就能在虚无的空间中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外一个地方。

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亨德里克·洛伦茨于1906年说,“以太是传导能量和波动的电磁场基座,具有一定的坚实度,却不同于其他物质。”⑦洛伦茨的公式,后来成为爱因斯坦提出具有革命性的相对论时所使用的工具。

尽管他的理论不需要考虑以太在宇宙中的存在,但爱因斯坦仍然相信,有种充斥于虚无空间中的东西等待着人类的发现,他说:“没有以太的空间是不可想象的。”与洛伦茨还有古希腊人所想的一样,这种基质是传递波的媒介,爱因斯坦认为以太是物理定律成立的必要条件:“在这种(没有以太的)空间里,若没有光的传播,时空的衡量基准也就不复存在。”⑧

一方面,尽管爱因斯坦看似承认以太存在的可能,另一方面,他却提醒到,它不是一种通常所以为的能量:“以太不能被想象为具有那些我们已知的媒介特性,它并不是由那些可被时间追踪的组成部分(即微粒)构成的。”⑨正是因为以太这种非常规特性,爱因斯坦才认为它的存在和自己的理论可以相容。

时至今日,只要一提到以太场,就会引发它是否存在的争论。很快,这种争论又会唤起人们对某个著名实验的回忆,那个实验设计的目的也在于要一劳永逸地证明以太场是否存在。这种科学研究的结果往往又会激起更多的问题和争论——而非获得解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