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非常极端的例子。不过,令人意外的是,类似的事情却时有发生。第一次说出某句话,是赌上了最大的可能,做好了担责的准备。等到第二次,他就会侥幸以为会像第一次那样顺利,所以就偷懒耍了小聪明,随随便便说出了与第一次同样的话,结果事情却不能像初次一样顺利解决。尽管我们会说“会和以前一样吧”,可仔细想想看,人生本来就没有什么“同样的事”。当然了,像“昨天是七点钟吃的早饭,今天也同样……”这种层次的同样的事是存在的,每天早晨都按时烤好面包也是可能的。不过,当事情与某个真实的人之间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时,就不太可能会出现“同样的事”。这个时候,一般人所想给出的百分之百正确的道理完全无用——人们最需要的,只是那个对自己适用却并非完全正确的道理。
读者该不会认为我上边所说的话是百分之百正确的吧?慎重起见,我一定得补上这么一句。
[不仅没用,而且有毒]
当身边人遇到伤心事时,我们普通人往往会不由自主地用百分百正确的忠告去劝导对方——“别伤心了”“不要哭了,哭多了伤身体”“要坚强”。其实,对方的内心自然也知道那些都是“真理”,他恐怕已经对自己说了一万遍“我不能再为这件事伤心,我得坚强起来”“我不能被这种事打倒,不能消沉下去”,甚至在万般无奈下还可能威胁自己“不许再哭了”,然而恰恰是这些都没能起作用。因此,在当事人的心里,不仅早就知道这些“真理”,而且甚至还会因此对自己的没用感到愤怒和羞愧。
所以,这种时候说些百分百正确的忠告,只能加深对方的自责和羞耻感。换句话说,“别人也对我说别再伤心”=“别人也觉得我不应该这么伤心”=“别人也觉得我伤心是不对的”=“我这样是错误的”。就这样,把当事人逼进了自我否定的死胡同,甚至会造成他对自己的全盘否定。
仔细想想看,其实当我们说出这种百分百正确的忠告时,往往是因为自己内心的窘迫。因为不想再听下去了,想让对方快点结束这个话题,或者是出于自己的力不从心,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安慰对方好,于是就拣了这种“真理”来佯装关切。
百分百的正确,也就是说,对万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适用,因此它只能作用于所有人共通的那部分,而抹杀掉活生生的“我”。当我们面对一个真实的人讲出这样的“真理”时,也就相当于在象征意义上抹杀掉这个具体的“人”了。因此从根本上来说,百分百正确的忠告就不会起效。
所以,如果我们真的想给人忠告,就必须设身处地般地体会对方的感受,尊重和接纳面前独一无二的人。在此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陪着他一起去寻找到底是什么阻碍了百分百正确的忠告的实现,去寻找专属于他本人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