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一旦打破了沉默,就请继续说下去
<忍耐是最好的美德吗>
日本人有种所谓的美德,就是默默忍耐,甚至还有人从中看出了美感。一定要坚持忍受痛苦,并且不发出任何怨怼,也不抱怨不公平。这种伦理观,到了今天仍然是许多日本人的心灵支柱。
不过,很多事都具有多面性。不沉默,不忍耐,大大方方说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也是一种观点。可以说,近些年来,后面这种观点逐渐开始占了上风。比方说,一直以来只知道忍耐的日本的妻子们,也慢慢开始明确地向丈夫表达自己的意愿了。最近新闻界炒得沸沸扬扬的“退休金离婚”现象,正是这种势头的表现。妻子不再一味忍耐丈夫的专制——对妻子而言是专制——而是会明确地告诉丈夫,自己已经忍无可忍了。
有个美国籍丈夫与日本籍妻子闹离婚的例子。日本籍的妻子首先对丈夫提出了不满,因为丈夫的朋友里有个她特别讨厌的人。每次这个人来家里玩的时候,妻子总是强忍着不快去应酬他,但是渐渐地,她再也受不了了,就对丈夫说,我非常讨厌你那个朋友。丈夫也没反驳,只是任由她说。没过多久,丈夫又把那位朋友带回了家。于是,妻子就被激怒了——我之前明明已经那么清楚地跟你说我讨厌他了,可你还把他带回来,这分明是无视我的感情。她坚持认为,这就是丈夫不再爱自己了的证据。
对此,丈夫却这样说:
我知道妻子很讨厌我的那位朋友。可是她只是说她讨厌那种人,然后就没有下文了,也没打算和我商量以后该怎么办。就算妻子讨厌他,我也一样打算和他做朋友。所以,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要么尽量少带这个朋友回家,要么即便我把他带来了,也不让他们在一块聊天,我想,总能找出一种妥善的解决办法。可是,妻子只是说出自己的情绪,却一点没打算在找解决办法上做努力,所以我觉得是她不爱我了呢。
这番话令我颇为受教。如果按照过去日式家庭的要求,只要是丈夫的朋友,这位日本籍的妻子就必须默默忍耐,而且还必须得笑脸相迎。不过,日本人也发生了变化,妻子会提出自己的主张,说出“我讨厌那种人”这样的话来。这是打破日本古老伦理观的第一步。
既然已经踏出了第一步,那就别就此打住,也要听听对方怎么说,然后再进一步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不断地沟通和讨论,据此来找出妥善的方法。这就是那位美国人所说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