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连坐在旁边、同样刚刚接触心理学的其他同学都忍不住说:“这听起来不太像沟通呀……”
很多人不懂什么是真正的沟通,不管是夫妻之间、亲子之间,甚至是同事之间,如果我们能够站在客观的角度倾听,常常会发现,他们把单方面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就叫做沟通。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应该是双向的,有信息的输出,有信息的接收,也应该有反馈的过程。沟通首先要保证信息能够传达到对方那里(比如周围的声音是否很嘈杂),保证用对方能够听得懂的方式传递信息(比如对方只听得懂英语就不能用中文表达,不该用会引起对方误解的词语)。再有,输出信息的一方也要注意接收对方的反馈,根据反馈来调整自己的发言。因此,即便是命令式的单方面的信息传递,想要让对方成功地接收信息,也必须考虑对方的具体情况。
而现实中我们所说的沟通则复杂得多,它指的是相互之间的交流,这必然包含通过讨论而达成共识的过程。我认为上大学是唯一正确的选择,那我就有责任给出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来;同样,我也该抛开成见地听听,支持你的意见的都有哪些理由。然后我们会争论,甚至会出现激烈的摩擦,可只有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俩之间才可能逐渐地趋向相互理解,趋向某种共识。其实,有时候争论的结果并不是证明谁是对的,而是发现双方都有误区。像刚才的例子,有时候,也许孩子反对的并不是上大学本身,而是拿上大学当作唯一正确的选择。结果,如果家长能够承认上大学并不是唯一正确的,那么,孩子也可以承认,上大学是个不错的,甚至是个较好的选择。
最后通牒不等于沟通,也并不是沟通的结束,而应该是沟通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