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光绪皇帝下谕李鸿章对日开战。
同日,李鸿章下令卫汝贵率盛军6000人,马玉昆率毅军2000人,左宝贵率奉军3500人,丰阿升率吉军1500人,分四路入朝,直趋平壤。20日,又令雇用英国商轮“爱仁”、“高升”、“飞鲸”,运送江自康的仁军增援牙山,由北洋水师管带方伯谦率“济远”、“广乙”、“威远”3舰护航。
于是乎,朝鲜半岛,黄海之滨,一场世纪末最酷烈的陆海大战爆发了。
开战伊始,李鸿章就持“扼守海口,拱卫京师”的近海防卫的思想,不是让北洋舰队在海上与敌争夺制海权,而是充当一座座海上浮动炮台。他给北洋水师统帅丁汝昌的方略是“保船制敌”,“不定与日本海军拼击,但令游弋渤海内外”,还美其名曰“猛虎在山之势”。
笑话,坐守家门的虎还是虎吗?
对此,刘步蟾、林泰曾等留洋学生大有异议,屡屡上书,却无济于事。不唯如此,到后来日本海军已进到旅顺、威海挑衅,中堂大人还把北洋舰队巡弋范围从大同江口缩小到鸭绿江口。
等着挨打!
上阵一交手,中国军队陆海两路都吃了败仗。
1894年7月23日,李鸿章派北洋舰队“济远”舰和“广乙”舰护送陆军运兵船,从大沽出发前往朝鲜牙山增援。25日,两舰返航途中,在丰岛附近海面与日本联合舰队遭遇,发生战斗。战斗打响后,“济远”、“广乙”虽奋力拒敌,然却寡不敌众,两舰受创严重,并被优势日舰分割。“广乙”遭重创后触礁搁浅,被迫纵火焚舰;“济远”在担任指挥的大副二副阵亡后退出战列。
从大沽口运兵援朝撞进战场的“高升”和饷银船“操江”便成为日本联合舰队的俎上之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