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近代中国”的概念(6)

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插图重校第6版) 作者:(美)徐中约


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地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政府改头换面了,但它的精神实质还与过去一样;贪污腐败、军阀割据、恢复帝制的妄想和混乱失控的情况比比皆是。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社会。那些在日本、欧洲和美国留学的人——如陈独秀、蔡元培和胡适等——在20世纪初期回国后,发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和一场思想革命,到1919年“五四运动”时形成了顶峰。这个时代的精神风尚是反对传统主义和儒家思想,倡导完全西化、“科学”和“民主”。在这个意识形态沸沸扬扬的时期涌现出了两种占主导地位的哲学。杜威的那套信奉以渐进手段推行社会改良的实用主义哲学,由他的弟子胡适介绍过来;而崇尚革命手段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则在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影响下,由陈独秀和李大钊等人大力宣传。

从19世纪初对西方的轻蔑排斥到20世纪20年代对西方的崇拜,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一位学识渊博的政治学家用以下的话总结了这个变化的顺序:“首先是影响器物的技术;而后是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最后则是触及精神生活核心的观念。同治朝的自强运动、1898年的维新变法和1919年的五四运动各自标志了这三个阶段的思想要点。”有人将五四运动以后的历史看作第四个阶段——“现代”中国,但是一般都不把这个时期与“近代”中国割裂开来。

现代中国的主题是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创建于1921年,正值围绕五四运动展开的那场思想革命之际。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中共在1923年开始与国民党合作。孙中山受布尔什维克革命胜利的强烈影响,期望苏联帮助他重组政党和军队,也迫切要求与苏联和中共合作。然而,1925年他的逝世注定了国共联盟的不幸结局,至1927年两党便发生了公开的分裂。随着1928年国民政府在南京建立,国民党的军事统帅蒋介石便崛起成为新的铁腕人物。

国共分裂之后,毛泽东和朱德在江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蒋介石对朱毛部属展开了五次“围剿”,1934年后期开始,中共军队进行了史诗般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西北地区,在那里再次站稳了脚跟。1937年日本发动侵略之际,面对一个共同的敌人,国共两党又组成了联合阵线。1945年抗日战争一结束,内战便很快爆发了。国民党受到通货膨胀失控之威胁,且背着地主土地所有制这个古老难题和沉重包袱,还备受党内派系倾轧的困扰,因此,尽管国民党拥有明显的军事优势并有美援作支撑,却还是丢失了大陆,跑到了台湾。毛泽东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以上粗略的概述展现了近代中国发展进程中几个重要的阶段:从鸦片战争以前对西方的排斥到1861—1895年间的自强运动,到1898—1912年间的政治改造和革命,再到1917—1923年间的思想革命,最后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虽然历史很少以单向线条的形式发展,但总的发展模式和一些重要的里程碑,却是可以在构建概念框架时充当有用的路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