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清帝国的兴盛(7)

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插图重校第6版) 作者:(美)徐中约


当顺治皇帝于1651年亲政时,他继续了多尔衮建立的行之有效的政策,即任用汉人帮办内政事务。他悉心研习汉文,以便能无需借助满文翻译而看懂汉文奏折。他继续实行“一条鞭法”,将所有税收固定为一定的总数,故名。详情参见第三章。并改善统计制度以减少贪污腐败,不法行为受到严惩。为杜绝汉族士人秘密反抗,他取缔了所有的诗文会社。机构方面,他新设了一些职官,其中衙门有宗人府,而官职有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和侍讲等。1653年撤销了内务府,并在宫中建立了由太监掌管的十三衙门取代,太监们对这位年轻的皇帝发挥了相当大的影响。虽然皇帝警告他们不要干政,但要使他们完全远离朝廷事务是不可能的,于是,在1660年,十三衙门又被撤销了。但是顺治皇帝的统治很短暂,1661年便死于天花。

康熙朝,1662—1722年顺治死后,帝位由他的第三子玄烨继承,时年仅8岁,年号康熙。他之所以被选出继承皇位,主要是因为他已出过了天花,因此不会夭折的可能性就更大一些。在他幼年即位时,指定了四个摄政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鳌拜是最为专横的一位,康熙虽然只是个小孩,却也不满他的行径。1667年,康熙在13岁上亲政,他争取到皇后的舅舅索额图的帮助,以三十款大罪的指控囚禁了鳌拜。康熙帝在这次事件中表现出了胆略、机智和决断,这些将是他长达61年统治的基本特征。

康熙的精力非常充沛,每天遵行繁重的作息计划。他在黎明前就起床,听一位帝师讲儒家典籍,然后在清晨五点主持每天的朝会。但是,在1682年10月21日以后,为了照顾那些不住在皇宫附近的大臣,朝会改到了春夏七点开始、秋冬八点开始。在朝会上,康熙首先收纳各部院大臣的奏报,并与他们就有关问题进行磋商。接着他召见一些就重要和紧迫的国务事宜向他提出条陈的内阁大臣。随后内务府的总管大臣前来觐见,请示有关宫廷事务的御旨。最后他将亲自召见外省官员或外国使节。在朝会结束后,康熙要批阅由通政使司转呈的低级官员的奏折,这些官员是不得亲自拜见皇上的。余下的时间,康熙还要听帝师讲经论典、给太后请安、习练书法或写作诗文,或与在宫中供职的耶稣会教士研习西式科学和数学。这样,康熙很少在午夜前就寝。

作为一个君主,康熙接近了理想的典范,他聪颖明慧、领悟力强、宽厚待人、勤勉刻苦、谨慎正直、勤于政务。他经常告诫自己:“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时不谨,即贻千百世之患。”他的朝政之典型标志是谨慎履行政务,宫中克勤克俭。在康熙的统治下,风雨飘摇的满洲统治变得稳固昌盛。

内政方面,康熙做了几件大可称道的事情。他深悉民生之艰苦,罢黜了以往肆无忌惮的圈地。圈地就是允许满人任意圈占汉人良田,而以荒瘠之地易之。他关注黄淮水灾,多次亲自巡视那里的防洪工程。他六次巡视江苏和浙江,四次出塞北巡,四次游历山西五台山。这些出巡有助于他熟悉地方民情,加强中央政府与各地的联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