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1)

国富了!幸福呢? 作者:高强


这个被数千年文化浸泡,又有着出色消化胃口,不间歇消融外来文化的国度,不断站在一个又一个历史片断中接受新的挑战。不管“站在浅水区摸着石头过河”,还是“涉入深水区抱着石头过河”,又有哪个片段不是“历史三峡”,何曾有过过了“历史三峡”就可一劳永逸的故事?稍有不慎,欢娱只剩片刻,浮光即成掠影。

今天,我们置身谜面成堆、谜底难窥一二真相的“中国模式”,更要如履薄冰,在浩瀚隐秘的复杂事务中跋涉,以求寻得出路,捕捉隐藏于表象之内,并于峰回路转处觅得恍惚的真相身影。

不过,对于“大国崛起”路径,人们依然“仁者见仁”。

2011年,随着两本观点截然相反的图书的出版,中国奇迹尤其发展奇迹再次掀起争论波澜。

张维为的《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代表了“中国模式”粉丝的情绪体验与观点表达,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既得益于不断开放的市场,又与政府对重要行业的控制密不可分,市场开放与政府推动构成了独特的中国模式,颠覆了公有制企业没有效率的传统观点。而且,“现在中国执政党也是一个完成天命的执政集团。它的天命就是恢复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世界性大国的地位。”

黄亚生的《“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则试图对“中国模式”进行祛魅化,“在我看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并不独特。中国实行的是价格自由化,企业非公有化,这其实就是市场经济的模式,中国也在走市场经济的道路。”经济学家张维迎与黄亚生遥相呼应,同样认为不应迷信中国模式。

态度截然相反的模式之争,越来越表现为意识形态的分歧……措辞激烈立场有着非黑即白鲜明性的争辩,散发着浓厚的理想主义气息,无论哪一种主张都难以与现实契合得天衣无缝。有人开玩笑称,张维为教授的书,可以让老百姓多看看以增强民族自信。

黄亚生等人恰是担忧如果过度神化“中国模式”可能导致拒绝深层次改革,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反对“中国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高速增长的经济增长率以及独特的儒家文化传统,共同构成了中国模式的重要特征”这一主流观点。不过,即便是那些镀金“普世价值”与“基本原则”的西方经济学原理,仍在周而复始的否定之否定中摇摆和蜕变,同时我们的文化血缘与西方世界截然不同,将西方经济学全盘照搬视作中国经济变革的金科玉律也需斟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