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跳脱庸常,绝杀式提问激发颠覆式创新
在科技行业工作的这些年,我经常能看见产品过时的迹象:一度新奇的小玩意走红了一段时间后很快就一头栽进垃圾场,从此再无人问津。绝大多数的时候,这种线索相当明显,很难忽视。比如跟同事或客户开会的时候,大家纷纷落座,然后陆续掏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所有的设备都是最新最时尚的。在硅谷,要是此时有人还用着两年前的旧款笔记本,那他八成抬不起头来。毕竟我所在的这个行业是建立在“更新换代”的概念上的。说白了,就是把现有产品不断升级,把它们变得更新更潮。在这种更新换代的风气下,智能手机明明功能还很强大,可当你听说升级版本就要问世了,你绝对坐不住。就算你并不需要更快的速度或更大的存储量,你也不愿拿着个去年出的旧手机在竞争对手或客户面前晃来晃去吧?
这种快速更新换代的文化究竟是好还是坏值得商榷,但那是另一个话题了。我想说的是,这一幕幕戏码就在我眼前不停地重复上演,产品走完了生命周期,渐渐从新奇沦为过时。我都用不着想Palm Treo 还流不流行,我只知道近些年没见过有人用这种手机,这就足够了。这就跟现在的房主看着20世纪70年代中期自己亲手安装的酪梨绿洁具时的感受差不多。你压根用不着问它是不是过了时,答案明摆在那。
看着这些过了时的小玩意,我发现它们是个绝妙的比喻。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企业应该提却没提出来的:怎么才能知道企业的核心理念(做什么、怎么做、为谁做)发生了变化,从创新变为庸常,进而沦于过时?理念这东西可没有功能拙劣或设计是否优雅的问题,或者起码你一眼看不出来。在某些紧要关头,你必须大幅度地改变做事方法,才能免遭惨败,但征兆是什么?为了存活下去,企业迫切地需要连续不断地革新,而你该如何把“更新换代”的概念运用到自己的企业中去,创造出这种势头?
所有的创意、产品和概念都有自然的发展过程,想要分析这个过程,你至少需要沿着时间追溯回去。想想迄今为止你买过的笔记本电脑和手机,无论外观还是性能,多半都有相当明显的时间轨迹可循。但是,如果把观察对象换成组织,就没那么容易了,你很难发觉组织机构何时需要进化,这个进化过程又该如何引导。你要明白一个极其重要的道理:变革和创新有着飞速的步伐,昨天的正确做法,到了今天也许就已经过时了。
市场中真正的赢家,是那些敢于无视显而易见的庸常答案、跳脱俗套、打破常规、用新方法做事的人。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而你的竞争对手做到了,那你可就要被甩到后面去了。
我之所以把这本书命名为《创客学》,是因为这个书名够简单够直白,能直击创新问题的核心,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商界人士、创业家和未来的创新能手。
简言之,我们做事大多时候都是按照往日的经验来做,无论这些经验是好是坏。当结果出来了,我们会想“这办法能行”,“那个办法没用”,然后在有意或无意间把这些经验总结成规律,指导下一步行动。有时候,这些规律或者说假设很有效。然而,当我们忘记了这些规律只不过是旧模式或旧情境的“快照”,只适用于过去时,麻烦就来了。很多时候,世界已经向前发展,而我们还紧抓着过去那些“明显有效的经验”不肯放手。
因此,为了向前走,我们必须要学会分辨这些“显而易见”的规则和答案,学会无视它们,放眼现在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