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如果是“自己的责任”或“自己的无能”而失去了某一个本应该属于自己的东西,人们一般不会产生失落感,只会产生其他性质的情绪体验,如“懊丧感”和“后悔感”等等,若非自己的责任,像这位学员主观认为的情况,就是失落感产生的合适土壤。
★几乎人类所有的消极情绪都可以包容在失落感之中。
当然,我并不是说每一种失落感都全部包容上述的消极情绪——多数情况下它是细分的,有的所包含的成分可能多一些,有的则少一些;有的反映程度可能更加强烈一些,有的则可能轻微一些;有的是以其中的一种成分为其主要表现,有的则主要表现出几种来,呈现交替表现的状态,从而让情况变得严重,人也很难摆脱这些情绪的困扰。
强烈的失落感一定会让人沉溺在痛苦的感情中,就像一双腿陷在了泥潭之内,拔不出腿来,自然就没有办法向前迈出新的步伐。这时,人就忘掉了如何去改变、战胜自己所面临的生活危机。它会使失落者失去生活的重心、信心和目标。
学员卡菲说:“我对任何事都没有兴趣,现在我只想睡觉,宅在家里,一动不动。”
失落感既然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它就远离了理智的范畴。因此,一个人一旦被强烈的失落感所左右,他就会在消极的痛苦中苦苦挣扎,不会听从于理智的指挥,整天沉沦在这种负面的情绪之中,难以扭转方向,控制身心平衡。他也就会忘掉了自己“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直到被痛苦的失落感压垮。
失落感还会使人产生一种极端的行为,将人推向绝路。就像卡菲经历的那样,她在失恋后的3个月内,有多达几十次的自杀倾向。尽管只是闪念之间,没有付诸行动,但这已经非常可怕了。卡菲的母亲看出了女儿的心理,为了防止这种悲剧,她做了很多工作,动员丈夫和其他的家庭成员行动起来,不敢离开卡菲哪怕一分钟的时间。
卡菲说:“我差点就得逞了,上个月的周五,我利用母亲打电话的时间,成功地打开了卧室的窗户——在此之前那儿上了一把锁,我用平板电脑砸碎了玻璃,然后想钻出去,从22楼一跃而下。母亲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扔掉电话就冲了进来,在我半个身子快要出去的瞬间,拼命抱住了我。父亲和弟弟也闻讯赶来,他们如临大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