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毛泽东来说,这件事是他平生搞的第一次军事行动,事后,师生们称毛泽东“浑身是胆”,他的大胆不是盲目蛮干,而是基于对情况的明了和事先的深思熟虑,谋定而后动。
这就是一个最伟大的军事家的第一次军事行动,很多人熟悉作为军事统帅的毛泽东的军事传奇,却鲜有人关注这第一次。第一次恰恰代表了胆气,行动的关键在于毛泽东准确判断出溃军无首,没有主张,没有行动目标,所以毛泽东完成了一次不可思议的行动,此时的毛泽东尚没有意识到他在未来将主要从事军事领域的斗争。
毕业前的第二件大事是办学校。毛泽东在1917年10月学友会改选时,担任了总务(相当于后来的学生会主席)。
毛泽东认为应当继续办工人夜校。毛泽东写了一则《夜校招生广告》,用语是一般工人能懂得的大白话。广告先托警察贴到街头,并没收到预期效果,只有九个工人来报名。这样的好事情居然没有人搭理,可见做事情之难了,做事情不能仅凭自己的热情和想象。毛泽东并没有一蹶不振,就此放弃。他遇到难题总是先从弄清情况着手,他召集同学们分析原因,最后弄明白了:上学不要钱,工人觉得不会有这样的好事;不识字的人本来就不会去看街上的广告;让警察去贴广告,人们有惧怕心理。找到原因后,毛泽东和同学们又带着印好的广告,分头到工人宿舍区和贫民区,边分发边宣传,细细解释,大受欢迎。五天后,就有一百多人报名。
这使毛泽东体会到,做下层群众的工作,非做得周密细致不可。这也是毛泽东最早办的学校,就是从这时候起,毛泽东走上了教师之路,也就是说毛泽东尚未出一师校门,已经成功举办了短期学校,开始了他的大教育家的生涯,这是一个伟大的开端。
如果我们明白办学在毛泽东成功过程中起的作用就会知道,这一事件多么重要了。
枪杆子代表实力,作为一位世俗领袖,毛泽东总会找到它的,下一步就是要找到完整的成功的方法,这需要天才的醒悟,需要某一天灵感闪现,两者一旦同时存在于头脑里,剩下的就是落实了,落实这一切,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办学了,这些能够成就伟业的条件只有毛泽东完全具备。我们曾请教过历史学家,除了毛泽东,中国其他的领袖们有没有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也就是说,我们想知道中国近代史的轨迹是历史的必然呢,还是某一个特殊人物出现后的特例呢,有没有可以替代毛泽东的大人物?专家们沉默良久,最后结论是估计可能是没有。
中国有句老话叫作“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了毛泽东这样的一个核心,一师一批追求进步、志同道合的青年,逐渐聚集在毛泽东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