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军事、办学、交友、社团(4)

为什么是毛泽东 作者:任志刚


毛泽东显然有着更大的胸怀,他已经是一师学生中的第一了,他将眼光转向了外面社会,他试图寻求更多的志同道合者,他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张贴求友告示。

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广告词有两个版本,不过《诗经》中“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则是共同之句。

显然此时毛泽东寻找的是平等的朋友,而不仅仅是追随者。一封署名“纵宇一郎”的回信,引起毛泽东的注意,毛泽东立即复书约晤,称“空谷足音,跫然色喜”,“空谷”反映出响应求友告示者寥寥,这是必然的,在学生中不可能有太多人具有和毛泽东一样的学识和心志,见到回应,毛泽东确实大喜。这位“纵宇一郎”可不是日本人,而是当时已经颇有名气的中学生罗章龙,毛泽东后来曾有诗赠他,第一次见面分手时,毛泽东脱口而出:“愿结管鲍之谊。”可见两个人结交层面之高。

“管鲍之交”,是指春秋时管仲与鲍叔牙两人的友谊。管仲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其历史地位被尊孔后的历代帝王人为地降低了,倒是孔夫子对管仲的评价很高,子曾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祍矣。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汉族可能早就被少数民族剃发易服奴役了。管仲的主要贡献是在周朝中央权力削弱的情况下,联合并集中中原力量抗击游牧民族的侵扰,为中华民族的发展立有大功,同时管仲在治国方略上也有相当建树。你能想象这么个大人物被中国历史忽视了吗?后代将管仲作为祖师爷祭祀的居然是红灯区的某种行业,岂不是中华之悲哀?鲍叔牙则是管仲最重要的政治盟友,两个人相约互为扶持,鲍叔牙最先获得权位,但鲍叔牙将自己的权位让与管仲实现其治国理想,是相辅相成相知的典范。

罗章龙又介绍了自己的好朋友李立三与毛泽东相识,李立三当时刚刚16岁,尚无法与毛泽东对等交换意见,两个人没有太多的交流,所以毛泽东说他只算半个,后来说起这次交友行动,毛泽东称作一共结交了三个半朋友,要说效率也是极高的,另外两个人成了反共分子,历史不再记载他们的名字,而罗章龙、李立三则是中国革命史上的著名的大人物。后人很少讨论罗章龙、李立三与毛泽东的关系,可能有诸多的因素起着作用,但他们是毛泽东除了校友之外的最早的朋友。如果考虑到毛泽东的事业力量主要是人的话,就会知道能被毛泽东称为朋友意味着什么。

我们前面说了,在离开一师之前,毛泽东成了一师最优秀的学生,值得记忆的是三件事,他尝试了军事行动,试着搞了教育,他热衷于广交朋友,这是毛泽东后来行为的微观缩影。离开一师之前,毛泽东还迈出了构成他的事业的关键的一步:建立团队。

名列第一的光荣并非没有意义,除了能给人带来自信,还能带来影响力,它意味着毛泽东身上形成了某种向心力,开始向外发出某种力量。他的校友们最先感受到这种吸引力,毛泽东身边的人多了起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