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融常识为王(2)

读懂金融的第一本书 作者:陈思进


其实读懂财经新闻和甄选陪审团员是一样的道理,首先用常识去判断,然后才对新闻中发表观点的人,做一些必要的背景调查,看看此人是否牵涉“Conflict of interest”(利益冲突),最后再加以判断,作出该正听,还是反听,抑或根本就不能听的决策。这里可以借用沃伦·巴菲特的名言:“在任何领域专业人员高于门外汉,但在金钱管理上往往并非如此。”

现在似乎主流对于金融市场的分析已失去了常识,而我在所有文章里都有一个“核心”,就是去繁存简,返璞归真,回归常识。如果非要提高到经济理论上来说,也应该回归到传统经济学。这些年来,好些金融专业人员失去了常识,已经被自己设计的游戏规则弄得晕头转向,金融危机一个紧接一个。

美国这200年来大小金融危机135次。综合分析过后发现,极少是天灾,绝大多数的危机都是人为的,其中不乏盲从的大众因缺乏金融常识,希望通过投机的渠道一夜致富,结果却事与愿违,白白地做了金融大鳄的“殉葬品”,财富一夜间化为乌有。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就拿17世纪的“郁金香热”来说吧。在17世纪30年代“荷兰郁金香热”时期,一些单一的郁金香球茎,堪称欧洲最为昂贵的稀世花卉。在1637年2月郁金香热的高峰期,那些品种珍贵的郁金香球茎一时供不应求,加上投机炒作,致使价格飞涨20倍,其资产价格明显偏离了内在价值,完全背离了金融常识。如今“郁金香热”这个词,已成为最早有记载的泡沫经济。

然而400年前的“郁金香热”现象,最近也在中国出现了。现在人们无所不炒作,从红木家具、邮票、连环画、茶叶,甚至到农副产品,如“蒜你狠、豆你玩、玉米疯”等生活所必需的方方面面的商品。

前些日子在炒得沸沸扬扬的天津文化产权交易所里又上演了400年前的“郁金香热”,一只发行价仅1元的新股票。经过炒作涨到了17元,涨幅超过1700%!比如《黄河咆哮》在拍卖市场中的总价不过600万元,而在天津文交所中的市值却高达1.0296亿元,超值16倍之多,和“郁金香热”已然异曲同工,成了异乎寻常的财富神话,其破灭也只是早晚的事,倒霉的是最后接棒的人。

很显然,是“投资保值”还是“投机发财”,除了运用普通常识来思考之外,还要分清投资和投机的本质区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