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心理学家兰塞姆·罗杰斯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你一生中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成为你自己。”这句话被挂在许多学校教室的墙上,成为了班级的座右铭,也被许多人当成了一种人生信仰,作为自己工作的格言。
但其实,“成为你自己”的道路从你的童年就已经开始了,与你的父母和所处的家庭环境息息相关,绝不会到了学校才由老师们负责承担这个艰巨的任务。为说明这个“开始”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再引用一下罗杰斯的另一句话:“自我实现的过程一旦上了路,这个人就能指向最终的目标,成为一个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人。”孩子一旦找到了真正的“自我”,“自我”就会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由此可见,在童年时期引导孩子“发现自己”并“成为自己”有多么重要!
在接受咨询的时候,我不止一次听到一些父母说,他们要把孩子培养成金融家、银行家,或者学术精英、政治精英……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于是强迫孩子去做这做那,把孩子弄得疲惫不堪,无所适从。在本书开头讲到的我的邻居格雷太太的儿子索菲·格尔巴林就曾经因此出现了心理问题。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驱使下,孩子成为的不是他自己,而是自己父母的影子。
父母的心情当然也可以理解(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欲望,一旦得不到实现,自然而自然就想有一个人替他去做到,满足他的这种精神需求,孩子当然是最佳的接班人),但他们的错误在于,没有做任何实际性的观察和商议,就为孩子设定了一条过于狭窄的路线。他们没有征求孩子的意见,没有让他们自己决定脚下的路应该怎么走。也许孩子在开始的时候也无法预知自己的道路,但天性会引导他们寻找到那条最适合自己的路。如果父母没有注意开发和保护孩子的天性,后果可能就是孩子丢失了自己的快乐和创造性。而李政道博士这样说过:“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培养创造力。”
一个孩子,只有最终完全成为了他自己,他才真正富有创造的激情,他的创造天性也才可能被挖掘出来。
著名漫画家蔡志忠,他在尊重孩子选择方面的态度,也许会给我们一些更大的启示。蔡志忠的夫人希望女儿能在弹钢琴方面有所成就,于是花费数千元为女儿报了一个钢琴学习班。有一次,蔡志忠去送孩子学钢琴,车到了校门口,孩子却不愿意下去,一问才知道,孩子其实真正愿意学的不是钢琴,而是去吹笛子。
于是,蔡志忠二话没说,调转车头就载着女儿回了家。女儿心里有些忐忑,担心妈妈会怪罪她,更何况已经交了高昂的学费。但蔡志忠却认为,有什么比女儿的快乐更重要的呢?快乐用金钱买不来,童年也不会有第二次,让孩子去学她不愿意学的钢琴,忍受痛苦,徒然伤害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失去了她自己,不是教育孩子最大的失败吗?可见,蔡志忠已经从自己的成功经验中悟出了保护孩子天性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