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特,这个利他主义的教友会教徒,从未继续自己的这项发明,因为他15岁的女儿卡罗琳认为这项发明会让针线女工失业,他放弃了。亨特头脑里的想法非常多,因而又高高兴兴地转向别的发明去了,他是那种典型的心不在焉的教授。(令亨特成名的东西很多,有次他被电线电了一下,3个小时内就发明了第一只安全插头;他发明了后膛步枪、各种脚踏车、金属弹壳子弹、尖头子弹、纸衣领、各种清扫大街的机器及磨刀机等。)在亨特放弃发明他的机器10年之后,一位跛足的波士顿商人小伊莱亚斯·豪(Elias Howe Jr.,1819~1867),在不知道亨特所获成果的情况下,设计了一种机器并在后来申请了专利。其发明的3个要素跟亨特的设计一样:双线连锁缝纫、针眼在针尖、使用梭子。传说他在波士顿昆西厅向5名最灵巧的针线女工提出挑战,要与她们进行比赛,还请了一名有经验的裁缝做裁判。结果,豪1人战胜了5人。但是,由于豪使用的弯嘴针非常脆弱,在机器运转时,踩不了几针就得把布料拿出来重新放置,还有他的机器成本太高,需要300美元,而这笔钱足以雇用30个针线女工干1年,因此他的机器没有吸引力。1847年,他漂洋过海到英国撞大运去了。
《缝衣曲》:扩张的服装贸易造就出成千上万份新工作——但是剥削随处可见。上图选自《弗兰克·莱斯利画报》(Frank Leslie’s Illustrated Newspaper),标题是“纽约的女奴——剥削者和他们的牺牲品”,后来一位艺术家把它改编成了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