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篇 过失心理学:第三讲 过失心理学(续)(1)

弗洛伊德代表作品精选集(套装共3册) 作者:(奥)弗洛伊德


第三讲 过失心理学(续)

各位!我们在前一讲中,仅讨论到无意的过失本身,而没有论及它和所涉及的有意行为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就有些例子而言,过失似乎是有意义的。这个结论如果可以成立,那么对意义的研究将化为对过失所引起的条件的研究,这更引人入胜。

我们所谓的心理作用之“意义”究竟该如何解释?在我看来,意义实即它所借以表示的“意向”(intention),或即在心理程序(mental sequence)中所欲表示的意向,这一解释希望大家都能同意。就我们所检查过的大多数实例而言,“意义”一词都可用“意向”及“倾向”(tenbency)等词代替。我们之所以相信过失是意向的表示,究竟是因为它只是一种欺人的幻象,还是因为它是诗人对过失的夸大呢?

现在且让我们仍以语误的实例来研究这种现象的大多数意义吧。借由这项研究,我们将可明白,这些实例,尤其是那些说反了自己所要说的话的例子,实有显而易见的意向或意义存在。例如议会主席致开会辞时说:“我宣告散会。”这一失误的意义和意向就是想要散会,这是很容易了解的。你也可以说:“他的意思就是如此。”我们只相信他的话。请你们不要提出抗议,以为这是不可能的而来反驳我。如果你们认为我们皆十分明白他要说的是开会,而不是散会,而他的意向显然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且毫无疑问地他是要开会,那么你们就忘记了我们原意“仅讨论到过失”本身,而将过失与它所扰乱的意向的关系留待下文再详谈。所以你们便犯了逻辑上“窃取论点”(begging the question)的谬误,而任意处理我们正在讨论的全部问题了。

另一实例,其中语误并不完全与其本意相反,但是仍然表现了相反的意思。其例如下:“我不愿揣测我前任教授的优点”,其实要说的是:“我不配揣测我的前任教授的优点”。“愿”和“配”两字并非相反或矛盾,但它却公开地表明了谈话者的思想本意,而与他在该场合所应讲的礼貌话,正好极端相反。

其他实例的语误,只是在其所表示的意向外,另增加第二个意义。于是其错句乃好像是许多句子浓缩而成的一个句子,例如那刚愎的女人说:“他只要吃我所喜欢的食物就可以了。”她的言外之意似乎是说:“他的饮食自然可由他自己选择支配,但是他要什么,又有什么用呢?我才可以决定!”语误常给人以这种浓缩的印象。例如,一个解剖学教授讲演鼻腔的构造,结束时,他问学生们是否充分了解,等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之后,他继续说:“我很难相信如此,因为能充分了解鼻腔解剖的人,在几百万人的城市中,也只能一指可数……不,不,我的意思是屈指可数。”这个缩短的句子自然会有其自身的意义,亦即懂得这个问题的只有他一个人而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