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信息的承载(2)

社交红利 作者:徐志斌


当账号初步建立用户完成添加好友的动作时,尤其是面向企业和内容账号,信任并没有随之建立,不信任感、试试看的意味依然存在。选择试错成本低的商品购买,也是用户在有意试探账号及背后的运营团队是否值得信赖。这种信任在建立过程中同样伴随着其他现象,如:

1.掉粉。张自创发现,如果自己下发的信息过多,用户会因为太骚扰而直接取消关注;如果下发的信息不是用户需要的,也会被直接取消关注。如果用户回复了信息而没有回应,用户还是会取消关注。适度的互动能够建立信任,信息满足了用户需求也能建立信任。

2.转化。试错购买完成后,获得商品的现实接触与账号互动的联合结果会告诉用户,某个陌生账号是否值得信任。在统计中,显示有9.6%的用户在二次购买以上。这意味着信任在逐步加强,用户在渐渐信任这个账号。

3.价格的提升。现在超过200元的商品在张自创所展开的销售比例中并不多见。微博中更贵的商品销售也多无法大规模展开。不仅如此,越贵的商品销售转化率在社交网络中呈现下降趋势。走秀网联合创始人黄劲就曾注意到,过去电商通过运营微博所获得的订单转化比例,就下降了不少。但随着二次购买人群上升、信任的加强,商品的升级也就变得有可能实现。这个数字会逐渐增加并体现。如在烟烟的经历中,大批贵重商品的销售转化就倏忽而至,好像突然发生的一样。不仅是珠宝,其他商品都呈现出类似的轨迹。越接近用户需求的商品会率先呈现出来。

以时间和流动的维度来看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会发现呈现出明显的悖论,即单条信息的生命周期越发短暂,表现出来为易腐、快速过保质期。但坚持互动,会带来用户对账号之间(好友之间不大存在这个问题,更多是指企业和内容账号)信任的变化,并体现在对他们信息的信任上。

同样以微博为观察样本。如果说,日报的新闻生命周期是以天为单位来计算的话,网络新闻时代一条新闻的热度是就将以小时计算。到了微博平台上就以分钟计。更多的互动发生在微博发出的10分钟内,用户很少记得一周、一个月前微博上的热点。人们已经习惯了快速浏览,泛滥的信息会被轻易过滤。这个习惯自论坛时代就已经开始建立,不断炒作的红人与热点事件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引起关注,但很快重归沉寂。在微信中,尤其是在微信群中讨论的信息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人们更是干脆直接放弃阅读。

从社交网络尤其是微博来看,企业切入的角度多半是一个精妙的策划带动消息在目标人群中快速扩散,这能够在短期内产生一个人造的热点。只是社交网络中信息生命周期过短、易腐的特点,会促使企业的宣传很快过期,尤其当企业的人造热点中的信息单一而机械时,覆盖的人群越大,所产生的效果更是锐减。上一节“信息的回流与优化“中,就讨论了一个案例,一家互联网公司一天之内将150万条一样的消息压到微博中去,所能引起的关注和互动微乎其微,部分原因也在于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