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如何城市化?(2)

真实的中国:中国模式与城市化变革的反思 作者:黄亚生


集聚度不高,大城市不大

有一种流行看法认为,过去30年来,大量的资源向东部,特别是东部的大城市集聚,所以中国的集聚度太高了。其实,这种看法的前半句话和后半句话之间并无理论和事实依据。

经济集聚和城市扩张是发展的客观规律。从正面来说,集聚和城市的长大带来“集聚效应”,城市的规模经济对经济发展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利。但同时,城市发展也会为城市自身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拥挤、污染、犯罪,这被称为“拥挤效应”。

经济的集聚程度和城市规模,是“集聚效应”和“拥挤效应”相互权衡的结果。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最佳的集聚度和城市规模是动态变化的。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服务业比重的提高,经济的集聚度和城市最佳规模也逐步上升,这就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中国今天的集聚度太高了,大城市太大了吗?人们往往凭直观的感受说“是”,但数据给出的答案却是否定的。

我通过与同事的研究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之间GDP规模的差距的确在明显扩大。不过,由于劳动力流动仍然受到户籍制度的限制,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的配置又受到全国规划的制约,中国城市之间人口和建成区面积的差距却没有明显的扩大。

值得一提的是,城市间人口规模的差距,最近20年来只有微小上升,而如果以2000年的数据与国际比较,中国城市间人口规模差距远低于国际水平,与中国同样属于城市间规模差距较小的只有中亚的那些前计划经济国家。

在土地利用方面,虽然国家的规划已经考虑了东部地区有更高的用地需求,但是,评判建设用地配置是否合理,还要看其配置是否真的已经与经济发展的需求相适应。

我们的研究发现,中西部城市的建成区面积扩张速度要远远大于非农业人口的增长速度,与之相伴随的是土地的大量浪费。特别是在西部城市,每年非农业人口增长速度都要比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张速度低近6个百分点。而在东部,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更高,两者之间的差别仅仅约1.8个百分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