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漂浮的印度(5)

印度,漂浮的次大陆 作者:郭建龙


南印度对于世界贸易影响之大,还反映在印度教对于东南亚的再塑造上。由于印度垄断了通往东南亚的贸易,印度商人也遍布东南亚,将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带往了东南亚地区,塑造了现代的东南亚文明。于是,东南亚有了另一个名字——印度支那(Indochina),将印度和中国两个词拼接在一起,反映出两个大国对于东南亚的影响。如果继续细分,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西部 和南部 受到印度的影响更大,而越南、新加坡、缅甸北部 等地受到中国的影响更大。

从历史上来看,这条繁荣的贸易之路超过了中国西部 的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世界贸易体系中最重要的道路之一。

如果说,前两条路的影响是世界性的,那么剩下的两条路的影响力则是区域性的。第三条,就是我走的中国西藏—尼泊尔—印度之路。这条路沟通了喜马拉雅山两侧,使得另一个更加封闭的区域——西藏,得以和世界交流,并把印度的佛教引入了西藏,使之成为世界佛学的中心。

大约相当于唐代的时候,西藏的吐蕃在汉地的禅宗和印度的佛教之间作出了选择,将印度佛教变成了它的国教。之后的1000多年里,西藏的许多高僧大德都来自于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等地区,从西藏神圣的莲花生大士,到振兴阿里的阿底峡都是如此。甚至在北京白塔寺建立了白塔的尼泊尔僧人阿尼哥也是顺着这条路进入西藏,再北上到北京的。

正因为第三条路在佛教传播和保存上的重要性,我们不妨把它称为“佛教之路”。需要说明的是,并非只有这条路传播了佛教,东南亚也有许多佛教王国,它们是从第二条路获得这种信仰的。

第四条路,有人将之称为“南方丝绸之路”,而自从现代人发明了“茶马古道”一词,也有人将其归纳为茶马古道的一部 分,而我更愿意称之为“丛林之路”。这是一条最少被研究、影响也最小的路。它在印度的东北角,经过缅甸的重重密林,到达中国的云南、贵州、四川,或者进入东南亚。

这条路见诸历史,最早是在张骞出使西域时期。公元前128年,张骞在西域见到了四川出产的产品,并得知这是当地人在印度交易得来的,因而大胆推断有一条经过四川、云南到达印度的贸易之路,于是在回国后建议皇帝打通从西南到印度的通道。

到了公元69年的东汉时期,政府已经在如今云南边境地区设置了永昌郡,其辖区进入了现在的缅甸境内。

抗日战争时期,“丛林之路”又变成了另一种传奇,与英美配合作战的中国远征军大都沿着这条路进入缅甸,开展对日军事行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