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小潘的谈判接近尾声时,我得到了内部消息:新的一轮调控将开始了。于是我将报价减了2000万元,给了小潘一个惊喜,小潘仍然不放心,又让我在新公司中加入5%的股权,终于我们签订合约。
就这样,当调控的信号正式对社会公布时,虽然我在交易中降低了价格,但收回了大量现金,在银行高度紧缩银根时保证了企业有充足的现金,这对企业的发展来说,也许要比多盈利一些更为重要。
许多人在每次调控时都会问到同一个问题:“什么时候买房?”开发商则会问:“什么时候买地?”这也是每一个投资者面临的问题,二十多年过去了,仍然有许多人没弄懂其中的道理。
最简单的原则是“低潮时买地,高潮时卖房”,但必须有几个前提条件。
地主之所以能成为地主,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绝不会是在农业丰收的年景去收购土地而成为地主。因为丰收的年景中农民并不缺粮,当然也用不着卖地,如果一定有人要买丰年的土地,那么农民也会按丰年的产出估了高价,那也就没人会去买了。
地主一定会在灾年收购农民的土地,一是灾年农民没了存粮,不得不用土地去换取粮食渡过难关,活下去至少还有生存的希望,如果宁可饿死也不卖地,那么地又有什么用呢?二是灾年土地的价格低,只能以灾年的产量来估值。
因此灾年是地主购买土地的好时机。
但地主靠什么在灾年还能购买土地呢?那就是靠存粮,有充足的粮食渡过灾年,并有充足的粮食可以用于交换土地,还要充足到有能力进行下一年的生产投入和等到获得下一年的收成。如果不能形成这样一种有足够能力的循环,那么地主也会饿死。
“低潮时买地”的前提条件是“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流”,我转让土地就是为了获取必要的现金,让剩余的土地能产生更多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