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无用之事治时代焦虑症(3)

在大时代,过小日子 作者:肖锋


逼孩子去学奥数、学英语是“有用的事”,让孩子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管理好情绪是“无用的事”,而往往这些看似无用的事却又与孩子的幸福息息相关。

罗素说,参差多态乃幸福的本源。孩子们的生活被格式化为单一的应试教育菜单,你不选择,就被抛到这架庞大的成功机器之外。

国外教育界日益宣扬一个人具有“同理心”的重要:一种能深刻感知和分享他人情绪的能力,所谓感同身受。“同理心”是同情心的前提,被《全新思维》的作者概括为右脑六大能力之一。我以为,微博就是个锻炼人同理心的地方,是对现行教育缺失的一种意外的补偿。90后为何频频被曝发飚?同理心缺乏,从小生活在以我为中心的温室,基本没有机会领教这个真实世界是怎么看他们的。

我可以自豪地说,我领孩子去捉过蛐蛐、钓过鱼,让他们夜晚走过玉米地。但多数时候,为了“培养成人”,经常逼其就社会的范。不打不成材。打儿子的事是经常发生的。在长大可能没出息但有个快乐童年,与长大变成功人士但童年痛苦之间,我倾向于前者,但总有反复。我清楚,这是社会拧巴父母,父母再拧巴孩子。

杨振宁曾寄语年轻的清华校友们:“发现偏好、培养偏好、发展偏好。”他说得没错,人有18种天赋,发现一种你就跳出来了。让艺术系的过英语关,让物理系的过政治关,那是“毁人不倦”。

我读了17年的书,最后发现,90%所学是无用的。你说说,啥是有用的事,啥是无用的事?

《新周刊》鼓励去做无用之事,你可能说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痛,尤其对那些贫家子弟。“我用了18年夜以继日地苦读,才有资格跟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在中国,读书是穷苦阶层改变身份的唯一途径,因为他们无“爹”可拼。赚钱养家,哪有工夫做“无用的事”?

时代正做一个国家崛起、经济腾飞的大局,这个局把所有人夹裹其中—你被胁迫着去追求成功。可我告诉你,当所有人都在苦逼的成功大道上狂奔时,其结果可能是崩溃。假如有可能,停下来做些看似无用之事,笑看风云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