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节 让孩子成长为自然人,而不是人造人(7)

早教的秘密 作者:李子勋


研究社会学的科学家认为信息是一种触媒,信息旨在建成或维持人的社会意识。对中国的新闻检查或者央视正面新闻,很多人不认可,其实这也是一种信息平衡与导向所必须,从这个角度看正当而且应当。社会管理需要信息论、博弈论、运筹学、权力学、结构与组织学,甚至流言与谣言学、建构理论学等,目的也是建立人们统一的价值观与社会行为。不过,这像走钢丝,力用大了适得其反,力用小了又没有效果。当今政府大力提倡反贪防腐,目的是要重建人们对政府的信任,但如果过于赘述这样的信息,反而会令更多的民众失去对政府的信心。在反腐的同时更多地赞扬好干部,并让廉洁的干部真正获益,才是可行之路。有一点是不错的,一方面鼓励民众监督,自由举报,一方面又加大对造谣陷害的惩罚力度,这样才能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社会伦理学有一句名言,“极度道德化导致犯罪泛滥,缺乏道德意识的维护与培养也是犯罪滋生的土壤”。我们教育孩子也一样,适度是重要的。过早的教育可能造成孩子学习动力丧失,放任孩子又会使儿童知识获取动力迟滞,这是两难。

身处暴动与骚乱中的人会被无意识卷入,做一些违背自己道德信念的事情。对社会信息给予干预与引导必然是管理社会的策略。普通人会把社会认知建立在公平、公正、合理这样的基础上,重视真实。问题是,真实是一个多面体,人们可以看到什么样的真实呢?管理社会需要关注更大的、更真实存在的需要,所以社会管理认知必须建立在有效、平衡、取舍的基础之上,牺牲小我,维护大的群体。哈佛课堂上有一个视频《公平与公正》,讨论绝对的公平公正是否可能。一个驾驶失去控制的火车司机,面临一个选择:铁轨前面有5个工人在劳动,任凭火车开过去5个人会失去生命;在压过5个人之前有一个岔道,那里只有一个工人在工作,司机可以把火车改道开往那里,这样只牺牲一个人。问题是决定改道的人必须承担那个人死去的道德责任。因为那个人是无辜的,他本身不在事件中,是因为司机而被卷入这场灾难。任何改革政策都这样,会损害少部分人的利益,让多数人获益,不过,获益的人中总有一部分人并不知道感恩,也许还会产生更大的利益诉求,对改革不满,被损害利益的人却对改革者耿耿于怀,终身忌恨他们,这也是两难。

有理由相信地球也是生命,也有情感与意识,看看弥漫在中国城市上空经久不散的雾霾,你会不会感知到这是自然发出的信息。厄尔尼诺现象是地球针对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意识行为,还是自然变迁自身规律使然还不能简单而论。北京的空气非常糟糕,总是会让人浮想联翩,正如健康营养专家于康所言,我们成了“人肉吸尘器”。所有存在都是一种信息,那么,中国的空气质量异常是自然给人类传递的什么信号呢?密集的人口,高速扩张的城市,疯狂的商品经济发展与人类日渐膨胀的物欲,这是今天中国正在上演的戏剧,这出戏剧的剧名是《唐璜》还是《堂吉诃德》?它是对人类科技、经济、人口发展的一种戏谑性嘲弄吗?北京的上空一直有一个锅盖似的厚厚污染层,仅仅是风、沙尘、硫化物、汽车尾气使然,还是人口过于稠密招致自然的惩罚与愤怒?

今天的育儿也越来越趋向于一种功利性行为,家长已等不及孩子的长大就竭力地教给他们社交、学习、挣钱的能力。大量的、赘述的言语与知识逼迫孩子们心智早熟,同时也造成心智的狭。一个有趣的谈论是科技、社会性行为、言语、知识发展是生命的进化还是退化,我相信科技发展是会导致生命系统功能退化的。人类越来越远离自然,不知道大自然为何物。西方谚语说,“揪着自己的头发,人离不开地面”,如今的情景是,我们揪着自己的头发没有飞上去,却又失去了可以栖身的土地。人类知识传承与教育的单一性与功利性,使得人类的孩子越来越像一种格式化建构的人,不再是自然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