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自由画家毛过开始在家工作。像她这样的人,被称为“SOHO”(家居办公)一族。这些在家办公的人或小型创业者,是对过去的“自由职业者”的新诠释,SOHO逐渐成为时尚、轻松、自由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的代名词。
家庭办公概念的出现,有赖于现代化网络通信技术的逐步普及。毛过每天大部分的工作都是通过电脑来完成。
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打破了不少人的“铁饭碗”,许多人都选择“下海”或者自谋职业,其中包括为数众多的自由职业者。据统计,上海的SOHO一族有50万人,而在北京,至少也有40万人。
《在家上班》一书的作者鲍罗?爱德华说:“我们认为它是一种全国性的上班方式的转变,其深远意义如同农场向工厂的转变。”
城市的生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在中国的乡村,还有着另外的生活。
8月,在河北一个荒凉的山梁上,一个21岁的年轻人登上讲台,新的学期开始了。这位年轻人叫张胜利,媒体上都称他是“希望工程第一位受助人”。张胜利的家位于涞源县东团堡乡桃木疙瘩村。他后来在文章《与希望同行》中自述说:“那里气候恶劣,一年80天无霜期。只能种莜麦和土豆。一年打下的粮食只够吃半年的,余下的半年只好靠打柴、刨药材卖些零钱度日,人均年收入不到百元。”
8年前,还是小学3年级学生的张胜利给县政协副主席车志忠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车伯伯,你家里今年打的粮食够吃吗?俺爹穷,他不让我们念书,可是我们还想念书。”
此前几个月,车志忠曾到过桃木疙瘩村一次。他看到村里只有一所小学,学校唯一的老师带着13个学生,挤在一间仅有6平方米的教室里上课。这些孩子分属一到三年级,全校最高学历就是三年级,仅有两名学生,12岁的张胜利是其中之一。这一年是1989年。
车志忠后来在采访中这样说:“那时我在涞源已经工作30来年,从来没见过这么困难的村子。虽说刚入秋,但大山里天气已经很冷,孩子们衣不遮体。当时张胜利兄妹4人,连裤子都没的穿,光穿着一个大袍,他妹妹穿着一件男人的大肥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