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3天,2月16日的《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提出:“在城市中,每年将有几百万中学和高小毕业生。他们之中除了一小部分将升入高一级的学校继续学习,一部分将在城市就业以外,大部分则将下乡上山去参加农、林、牧、副、渔各项社会主义建设。”知
识青年上山下乡自此逐渐形成规模,中央为此专门成立了“知识青年下乡指导小组”和安置办,各地区也相应成立了安置知青下乡的办事机构。
这时,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新闻简报》介绍了江苏省盐城县知识青年董加耕回乡参加生产劳动的模范事迹。董加耕是盐城县龙岗中学1961届的高中毕业生,毕业的时候,他立志要回乡务农,许多老师和同学很不理解。在他们看来,董加耕出身于贫下中农家庭,是全校公认成绩优秀的好学生,考大学的条件比谁都好。董加耕在众人怀疑的目光中,用一根扁担挑着书和行李,回到家乡务农。他在日记中写下“身居茅屋,眼看全球,脚踩污泥,心怀天下”的句子,这几句话后来成为传遍全国的名言。《人民日报》评论说:“董加耕所走的道路,正是毛泽东时代知识青年所应该走的革命道路。成千上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参加农业生产是有最广阔前途的革命行动。”
很快,董加耕被选为生产队长,当选为共青团“九大”代表。当时的国家副主席董必武还为《董加耕日记》一书题词,号召全国青年向“新式农民董加耕”学习。
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宣布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中法建交被西方媒体喻为“外交核爆炸”,轰动国际社会。美国对此反应强烈,甚至通过外交途径,正式对法国提出抗议。
一周后,日本政府向外界宣布,将与中国互设永久性贸易代办处。2 月 22 日,刚果宣布与中国建交。此后,加拿大、意大利、比利时、葡萄牙等西方国家都透露了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的意愿,英国也在考虑同中国建立完全的外交关系。
4月,黄河三门峡工程局的干部崔克良乘机抵达几内亚,开始参与援建几内亚的金康水电站。
年初,在访问马里时,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中国对外援助的八项原则。
1950年,中国开始向朝鲜和越南两国提供物资援助,从此开启了中国对外援助的序幕。1955年万隆会议后,中国对外援助的范围从社会主义国家扩展到其他发展中国家。1956年,中国正式开始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