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对话刘永好:新农业的未来变局(3)

吴小莉:与卓越同行 作者:吴小莉


接下来就是养殖。养殖方式中有我们自身养,也有我们跟合作社的农民一块儿养,我们给他们提供技术服务,提供金融服务,提供市场服务。

养殖好以后要屠宰,要加工,加工好后要运输,到销售的环节时必须有冷冻车;在每个环节的时间不能够太久,否则肉就不新鲜了;最后卖给消费者,要通过冷链系统,要通过我们的分销系统,要通过我们各级各类的市场,这整个就叫产业链。这个产业链完整地运行,最后我们可以给老百姓提供价格低廉、品种多样、安全的肉蛋奶产品。这就是我们应该做的,这就是农业产业化的畜牧业产业链,或者讲肉蛋奶产业链。

吴小莉:您觉得只要肉蛋奶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做到位,食品安全就是有保障的?在未来的5年是有可能把这些做到位的?

刘永好:是的。有人说我们要吃土鸡、土猪,因为它们吃起来安全。有人说我们要吃野猪、野鸭、野鸟,因为它们吃起来安全。实际上这两句话都不完全对,野生的东西不完全安全,因为它在外边到处找吃的,没有受到控制,或许就吃到了很多农药,或许就吃到很多不应该吃的东西,所以说是不安全的。

所以说我们要吃得绝对安全的话,只能吃在严格控制的生产过程、产业链格局下生产出来的食品。

吴小莉:中国农业大学的食品安全专家朱毅教授,她对于产业链本身是不是确实能够保障食品安全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朱 毅:就从饲料说起吧,比如说装饲料的包装袋,这个不可能你自己生产。小而全和大而全不能够、也不可能是将来的发展方向。这不是一个互信的社会,下游对上游已经不信任了,所以一旦有资本投入农业,人们就想要做全产业链,也就是说,只有能做全产业链,人们才敢去做,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下游的终端产品是安全的。实际上这是一种无奈。

刘永好:是的。全产业链是相对的,我们刚才说的是畜牧环节的产业链。这个产业链建设非常重要。现在全球的大企业,像美国Smithfield公司,它是生产猪肉的,从种源、养殖到加工到上餐桌都是它自己在把控。

朱 毅:全产业链在中国来说,可复制性不是很好,对食品安全的保障功效也不是很好。因为有很多号称是在做全产业链的,中间也还是出了一些问题,比如说乳品业曾经就出过问题。我觉得是因为在最上游,也就是农户在最起初的环节就做得不是很到位。我想问一下刘先生,你们在这个环节是怎么落实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