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武昌起义与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9)

反复:再造共和的艰辛 作者:张华腾


其实早在武昌起义后不久,人们已经在谈孙中山必是革命的领袖了。孙中山回国之后,更是受到许多团体的拥护,他们纷纷致电南京各省代表:“请举孙中山先生为总统,以救国民,兆众一致,全体欢迎。”中山的回国也使同盟会内部达成一致,即选举孙中山为即将诞生的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同盟会在孙中山出任总统方面达成一致,但却在政体方式的选择上发生了论争。宋教仁主张采用法国的内阁制,孙中山主张美国的总统制。表面上看,这场争执只是政权形式之争,实际上是总统是否具有实权的问题。孙中山力排众议,说内阁制非目前所宜,我也不能做形同虚设的总统,以误革命大计。12月27日,在南京召开的各省代表会上,宋教仁依然提出内阁制,黄兴征询大家的意见,多数赞成总统制。12月29日,在南京的各省代表,开正式选举临时大总统会,开票结果,孙文得十六票,黄兴一票,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他在就职誓词中说:“颠覆清朝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他还发布《临时大总统宣言书》,提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任务是:“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规定对内方针是,实现民族统一、领土统一、军政统一、内治统一和财政统一,并定国号为“中华民国”,同时决定改用阳历。

随着孙中山宣誓就任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依据《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南京临时中央政府开始组建。1月3日代表大会通过了孙中山、黄兴提名的各部总次长名单(见下表),以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从临时政府的各部总长名单来看,同盟会会员为总长的只有三个部,即陆军部、外交部、教育部,但在次长名单中,除次长汤芗铭外,其余都是同盟会的重要骨干。而实际上,以立宪派和旧官僚出身的总长,大都没有应职,他们的职权由次长代理,因而南京政府被时人称为“次长内阁”。此外,临时政府秘书长胡汉民,法制局局长宋教仁等都是同盟会的重要干部。1月28日,南京临时参议院宣告成立,同盟会议员居绝大多数。由此可见,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同盟会,控制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临时政府,完全是按照美国模式建立起来的共和民主政府,不仅是一个资产阶级政府,而且是一个革命的政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