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这一切,都交织成一幅幅错综复杂的列强在华争夺权益的狰狞的画面。
当时,列强矛盾最集中的焦点,无疑是在中国的东北地区。
在这里,几乎集中地表现出了沙俄、日本、美、英等主要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利益冲突。
沙皇俄国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就一直执行着积极南下、东进的方针。1896年的中俄密约和1898年旅顺、大连租借权的取得,使沙俄实际上控制了中国的东北地区。1900年的侵略战争中,沙俄公然出兵占领东北。在战后,它又竭力逼迫清政府签订变相出卖东北的密约。在中国人民的反抗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阻挠下,这个阴谋没有实现。1902年4月,沙俄与中国订约,同意将俄军分期分批撤出东北。但到1903年4月,原来规定的第二期撤兵期限届满,沙俄不仅不肯履行条约,反而又向清政府提出新的要挟条件。10月,沙俄陆军大臣库罗巴特金在呈沙皇的有关满洲问题备忘录的结论中明白提出:要“把北满归并俄国”。
同沙俄争夺中国东北的主要对手是新起的日本军国主义。
东京流行的一般意见是:与俄战争是早晚的,不可能避免。并且许多有势力的政治家,早主张对俄国来一个先下手为强,并认为时机已经成熟。
日本朝野的这种打算,得到了美国和英国的支持。它们企图利用日本的军事力量排除沙俄在中国东北的势力,为它们自己打开进入东北的大门。谁都看得出来,1902年1月签订的英日同盟条约是一项共同反对俄国的同盟条约。1904年1月,日本不宣而战地对驻扎在旅顺口的俄国舰队发动突然袭击,日俄战争一触即发。这场战争基本上是在中国的东北境内进行的,由于清政府的腐朽与无力,给东北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场战争一直进行到1905年9月《朴次茅斯和约》的签订方告结束。战争的结果,东三省的北部继续成为沙俄的势力范围,东北的南部则成为日本的势力范围,从此,中国东北处于日俄两国的分别控制之下。
长期以来,英国一直对西藏抱着极大的野心。1903年12月,俄国的《新生活报》写道:
英人决计使西藏屈服于自己的权势之下。他们已嫌印度小了,因而想把它的疆界向北方扩展。由于期望以后独占长江流域,所以英人正抓紧时机,处心于对中国“尼罗河”发源所在地区内猎取权利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