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是在海外举行的,在他的革命活动过程中得到了南洋华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孙中山曾说:“华侨是革命之母。”陈楚楠是“南洋革命党第一人”。
陈楚楠,原名连才,祖籍福建厦门禾山, 1884年生在新加坡。他的父亲陈泰是当地有名的木材商人,在新加坡开办“合春号”,经营木材和罐头业,家境富裕。童年时期,陈楚楠在学校学习英语和马来语,在家中补习中文。21岁时与兄陈连亩共同经营“合春园”,种植橡胶,成为当时新加坡、马来亚橡胶种植业的大亨。
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发起维新运动,在新加坡、马来亚华侨社会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陈楚楠与新加坡的维新派领袖邱菽园交往密切,阅读闽《清议报》、《新民丛报》、《开智报》等刊物,深受其影响,曾参加林文庆、邱菽园组织的“好学会”,声援维新派的立宪活动。不久,陈楚楠通过阅读《革命军》、《黄帝魂》等革命书刊,思想逐渐倾向革命,经常在新加坡《天南新报》及香港《中国日报》上发表文章,抨击清政府,略抒其愤懑。1902年,新加坡华人牧师郑聘廷创办基督教青年会,并设星洲书报社,陈楚楠积极支持,常到青年会讲演,宣传革命。
1903年夏,上海发生“苏报案”,陈楚楠与张永福等人以“小桃源俱乐部”名义致电英国驻沪领事,请援保护国事犯条例,勿将章炳麟、邹容引渡给清廷,以重人权。不久,陈楚楠等人又集资翻印邹容的《革命军》5000册,改名《图存篇》,由黄乃裳携带回国,到粤东、福建一带散发。
1904年初,陈楚楠与张永福合资创办《图南日报》。陈楚楠亲任报社经理,陈诗仲为主编,聘请革命党人尤列为名誉编辑。尤列在发刊词中鼓吹反清革命,该报成为南洋华侨最早的革命喉舌。当时,南洋一般华侨商人视革命为“大逆不道”,多禁止其子弟及店员阅读《图南日报》。该报初印10000份,后减为1000份,但长期订户仅30余户,其余均暗中免费赠阅。为了打开局面,1905年新春,报社特印制精美月份牌分赠读者。月份牌上印有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所写的一副对联。上联是“忍令上国衣冠沦于夷狄”,下联是“相率中原豪杰还我山河”。还印有石达开所写的 “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潮。图开新世局,书檄布东南”等词句,中间印有自由钟和独立旗,形式新颖,又富爱国思想,颇受东南亚各地华侨工商界及群众团体的欢迎,报纸的销量也一度增至2000多份。这种月份牌流传到美国檀香山,孙中山见了大为赞赏,特汇款20美元购买20份作为纪念,同时写信予以嘉勉,表示愿意与陈楚楠等人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