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庆华接受段祺瑞亲笔签发的任命令,又从北京差官的手里接过一枚亮闪闪的金质勋章以后,门外鸣礼炮三响。
此事无疑是隐居天津的赵家难得的荣耀。可是,出乎赵绮霞意料之外的是,她父亲赵庆华不知何种原因,却迟迟没有到北京邮传部去上任。而且,赵绮霞和她哥哥姐姐们多日期盼的再将家重新搬回北京贝勒王府的计划,也始终未能实现。这件事情在童年时代的赵四小姐心里,产生了巨大的困惑。那困惑简直就是一个无法猜透的谜!特别是当赵四小姐在天津渐渐长大成人以后,她就越来越对父亲为什么在收到国务总理的任命令后,坚持不肯赴京上任的原因猜摸不透。任何一位在官场浮沉的官员,在失意后所期盼的不就是这样体面的任命令吗?而且那张看来普通、实则具有相当诱惑力的任命文书的背后,不是有着寻常百姓难以问津的丰厚利禄吗?既然当初父亲那么憎恨张勋的复辟,既然他不希望携家眷离开北京,那么,为什么当再次进入官场的机会来到时,父亲竟会那么漠然相待,那么冷静面对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情愿在天津一条小巷里,过着与世无争的赋闲生活呢?
初时,全家人都对赵庆华谢拒赴京再任高官之举诧然不解。吕姆妈甚至还为此多次劝过整天在二楼书斋里捧读诗书的赵庆华,家中的六位兄长也对父亲不肯进京做官暗中窃窃私语。可是赵庆华却不为所动。随着日月的蹉跎,绮霞和全家人见到的,只是情愿赋闲在家的老父那越来越苍老消瘦的身影。
绮霞就是从那时开始,真正了解到老父是位有骨气的人。虽然他在青年时期那么热衷于晚清的科举,那么虔诚地执行邮传部交付于他的公务,可是,在赵庆华的心灵深处,却有种别人难以理解的耿直。也许他是从张勋复辟中看到了为官的凶险,也许他是从一场政坛动荡中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总之,赵庆华此次坚持拒绝前往北京任职,在绮霞和全家人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冬天来到了津门。
出生在祖国南粤的赵绮霞,1917年是她第一次在北方过冬。自然,也是她平生第一次亲眼目睹入冬后那飘飘扬扬的鹅毛大雪。
荷盖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绮霞倚在一位穿着黑缎面马褂、足踏百衲鞋的老者身旁。他就是赋闲津门不肯进京赴任的邮传部司长赵庆华。赵绮霞随父母来到天津的当年冬天,北方就接连下了几场少见的大雪。那棉絮般的纷纷落雪将租界内外的千楼万厦,都披上了厚厚一层白绒绒的雪毯。待到雪后初霁,天津宛若一片银白色的琉璃世界。当绮霞随父亲乘坐家里的玻璃马车驶过几条积雪皑皑的长街,来到古老北运河附近的桃花堤赏雪时,出现在绮霞眼前的是一派奇异的雪海银山。她听不懂老父伫立在桃花堤上所吟的古诗,更不知道老父是借大诗人苏轼的名篇《冬景》在发泄心中的情愫。但是绮霞却从父亲抑扬顿挫的读诗声中,感到了一种失意政客心境的苍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