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韶山岁月(1)

毛泽东传:峥嵘岁月 作者:李锐


一 二十岁以前

湖南这个“荆蛮山国”,维新志士、革命新党的活动与影响,并不亚于沿海的先进省份。这样的时代,这样的地方,自然会不断产生革命先驱与英雄人物。

韶山岁月

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封建古老的中国在清政府腐朽统治之下,被列强进一步侵凌瓜分。新与旧,光明与黑暗,革命与反动,两种势力在东方大地剧烈搏斗。湖南这个“荆蛮山国”,维新志士、革命新党的活动与影响,并不亚于沿海的先进省份。这样的时代,这样的地方,自然会不断产生革命先驱与英雄人物。

毛泽东(字润之),于1893年12月26日(清光绪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出生于湖南湘潭县韶山冲。韶山距县城45公里,位于湘潭、湘乡、宁乡3县交界处,山峰突出于绵延起伏的群山之中,为南岳衡山72峰中之第71峰。相传舜帝南巡至此,被这里的雄伟气象、清秀山水吸引,乃令臣僚奏韶乐(《尚书》曰:“箫韶九成、凤凰来仪”),韶山因此得名。韶山冲起于韶山脚,乃5公里狭长山谷,小溪流水终年不断。这里住有600多户,以毛姓为主,杂有李、钟、周、邹、彭、庞等姓。湘潭是湖南有名的商业城市,为湘、粤、赣3省水陆交通枢纽,已辟为外轮寄靠港地,新的风气容易传入。因此,毛泽东在少年时代就受到湖南新派活动的影响。

毛泽东的祖辈务农。父亲毛顺生(1870—1920)读过两年私塾,勤劳节俭,精明能干,原先是一个贫农,后来兼营粮食和耕牛、生猪的贩运,押进田产,便由中农再上升为富农,并有资格在乡间发行小额钱票。父亲对儿子的管教很严厉。毛泽东排行第三,两个哥哥都在襁褓中夭折。在15岁以前,他的生活是学生兼小长工或小长工兼学生,同时还替父亲管理账务。1936年,毛泽东同斯诺谈话,谈到父亲时,曾回忆说:“他是一个严格的监工,看不得我们闲着;如果没有账要记,就叫我去做农活。他性情暴躁,常常打我和两个弟弟。他一文钱也不给我们,给我们吃的又是最差的。”(见《关于哲学问题的讲话》,1964年8月18日。)

毛泽东8岁前寄居在四世同堂的外祖父家。他常到蒙馆“旁听”,能信口背诵课文,还能挥手写字。自幼聪颖好学,深得舅父们的欢心。8岁回到韶山,开始读经书。从1902年到1906年之间,一共在韶山附近4个私塾上过学。1902年在韶山南岸,启蒙教师邹春培;1904年在韶山关公桥,塾师毛咏生;1905年至1906年夏,在韶山桥头湾、钟家湾,塾师周少希;1906年秋,在井湾里,塾师毛宇居,因离家较远,读寄宿。1906年末至1909年夏,停学在家,白天同长工一起劳动,晚上帮父亲记账,自己仍坚持自学。1909年秋至1910年夏,说服父亲后,在韶山乌龟井、东茅塘复学,塾师毛简臣、毛麓钟。

对这6年的私塾读书生活,毛泽东后来曾这样概括:“我过去读过孔夫子的书,读了四书、五经,读了六年。背得,可是不懂。那时候很相信孔夫子,还写过文章。”根据所有这些回忆材料,毛泽东这6年的私塾读书生活,归纳起来有这样一些值得记述的情况:

——毛氏家族认为《百家姓》、《增广贤文》等是俗书,发蒙从《三字经》开始,读过《幼学》;继而点《论语》、《孟子》和《诗经》等;后来读过《春秋公羊传》、《春秋左氏传》(即《左传》)等;在最后一个塾师处,还读过《纲鉴易知录》(几种有关毛泽东早年的出版物,将《纲鉴易知录》错写成《纲鉴》和《日知录》。由于并没有《纲鉴》这部书,有的研究者就写成《纲鉴类纂》或《了凡纲鉴》。《日知录》为顾炎武一生学问心得,是一部高层次的学术巨著,非蒙童读物。《纲鉴易知录》为清康熙年间吴秉权(《古文观止》的编者)和他的朋友合作编纂。根据《通鉴外纪》、《资治通鉴纲目》等众多史书,精选材料,删繁就简而成。)和古文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