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卢家:创造而非享受幸福(4)

家世 作者:余世存


当然,作为卢作孚的长孙女,意识到卢作孚这一历史人物存在之意义的人,卢晓蓉可以说是最为准确地把握了卢家的家风家教。她说:“卢家没有出败家的人,也是因为无家可败。我们家族的继承不是财富上的,是精神上的。”

从现有的材料看,卢作孚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走向社会,几乎是异军突起。在他的身上有传统的孝悌之伦,母亲去世,他致电南京行政院政务处长何廉,决定放弃欧洲之行;父亲病危,卢作孚急由成都赶回,父亲故世后,他写下了《先考事略》祭悼父亲。不用说,卢作孚对大哥大嫂也是极为爱戴的,哥嫂无子,他把自己的孩子过继给哥嫂。对弟弟的生活事业更是照顾有加,四弟卢魁群(字子英)在成都念书时, 卢作孚除了负担他的学费和在生活上照顾他之外,周末还让他常到少城公园的通俗教育馆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他的三弟卢魁甲在晚年回忆他时感叹:“他童年在家总是天天抽空替父母砍柴、抬水、抹屋、扫地、买取物品,减轻大人负担”,“他本人极节约,日夜刻苦求学,很体贴父母和大哥的劳苦身心”。

这样一个农家子弟在自己有限的人生中不仅贡献服务于社会,也提撕了一个家族。他对家人最重要的示范是做社会有用之人,靠“知识和劳动的本领”自立于世。他对家人最重要的传授是投身到社会建设中来。抗战时期,卢子英本来有机会像他的黄埔同学一样做一个中将,但卢作孚的意见是:“中国现有一两百个中将,但只有一个北碚管理局。”世人皆知,卢作孚是北碚的开拓者,而卢作孚为北碚所设计的蓝图,大都是通过卢子英之手来实现的。因此,卢子英当之无愧是北碚的奠基人。这一建设功德确实惠及无量。

在卢家的家风中,除了学习服务社会的本领等精神财富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发愿。这种发愿使得卢作孚能够在不到六十年的人生中成就那么多的事业,能够让卢子英把一个落后、野蛮的北碚建设成为花园般的文化重镇,能够让卢晓蓉在当代推介祖父不遗余力……

据说,卢氏家族算得上是中国民族实业家族传承的一个完整样本。卢作孚当初对民生公司没有所有权,也并不鼓励子女接班,他的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几乎都学了理工,而不是管理;他的孙儿孙女也成长各异。但是,卢作孚的子孙多是发展全面的人才。

以卢铿为例,从事房地产业十七年,有百余万字的著述,被誉为地产界的“思想者”。他在1999年首倡的“新住宅运动”在全国产生了超越房地产范畴的广泛影响,被誉称为“以住宅产业为载体的一次意义深远的文化创新运动”。卢铿的思想,其源头仍是卢作孚。

卢铿文化经营地产的理念得到海尔集团张瑞敏的认同,2007年,张瑞敏邀请卢铿加盟运作海尔地产。据说,在与张瑞敏首次见面时,令卢铿惊奇的是,张瑞敏能悉数其祖父卢作孚的往事,张不但能讲出许多连卢铿本人也未知晓的祖父事迹,还能信口说出卢作孚的许多语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