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世纪开罗的伊本 ·图伦(Ibn Tulun)清真寺是聚礼清真寺的一个给人印象深刻的例子(图2.12)。四排连拱廊伫立在信徒与(面朝麦加方向的)东墙之间,尖顶拱门的入口通向连拱廊区。带有一个盘旋楼梯的尖塔顶端刚好略高于寺顶,清真寺用砖砌成,外表用灰泥粉饰。在后来的清真寺中,尖顶拱门和经装饰的灰泥粉饰成为此种型式的基本特征。在基督教中世纪,西方建筑师借鉴尖顶拱门并使之适合于自身的需要,用它来完善哥特式建筑。
在12世纪由塞尔柱突厥人统治的伊斯兰东方地区,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清真寺,它受波斯建筑的启迪但保留了礼拜五清真寺的八边形基本设计。新型式的清真寺叫做教学清真寺(teaching mosque),因为它为伊斯兰学校或研修院提供了场所。伊斯兰研修院是伊斯兰世界大学的原型。教学清真寺被证明是受欢迎的创新,在11至18世纪之间,建筑师们在埃及、中亚和印度建造了类似结构的清真寺。
教学清真寺的最著名典型是伊斯法罕(Isfahan,在今伊朗境内)的大清真寺(Masjid-i Jami或Great Mosque),伊斯法罕是11、12世纪塞尔柱王朝的首都(图2.13)。四间(iwan)通向中庭。据说祈祷者都聚集在朝向麦加的大厅里,其他三个大厅供研修、学习和休息之用。从庭院里看,每个大厅进出口都是一个大拱门,嵌入八边形各面以蓝瓷砖镶成的墙面——这是波斯工匠的专长和塞尔柱统治者的标记性颜色。
伊斯兰的建筑师也精于宫殿建筑,其典范是西班牙最后一朝穆斯林统治者住地格拉纳达(Granada)的阿尔汉布拉宫(Alhambra)。它的外部是简朴的红砖,同它奇丽的内景形成极大反差。到处有水——喷泉、水池和水渠——流水淙淙增添了花园和建筑的宁静和欢乐感。这座狮庭(The Court of Lions)以其书法镌刻、富丽堂皇的殿柱、几何形与花卉图案和花边装潢,生动地展示了阿拉伯花纹这个术语的含义(图2.14)。石狮环绕的喷泉是伊斯兰代表性雕刻的罕见例证。 尽管《古兰经》有禁,伊斯兰艺术的一个分支——图书绘画,或图书美术——却通常描绘现实景物。少量幸存下来的例证表明,图书美术在伊斯兰早期就有了。然而,1100年以后,兴起了两个先后迅速相继的辉煌的图书绘画画派,两派都致力于表现场景。在西方不大知名的第一个画派兴盛于叙利亚和伊拉克,该派画家可能是深受波斯传统影响的阿拉伯人。第二个画派是世界闻名的(Persian miniature)派。该派从13世纪到17世纪盛行于波斯。
在作品保存下来的阿拉伯画家中,雅赫亚·伊本·马哈茂德·瓦西提(Yahya ibn Mahmud al-Wasiti,活跃于1230年代)是普遍公认的佼佼者。他在巴格达为12世纪作品哈里里的玛卡梅作插画。每一幅画都描绘骗子阿布·扎伊德生活中的绘声绘色的插曲,并兼顾细微景物(图2.15)。页面插画的典型格式包括:将景物的聚焦点安排在正面;背景的颜色保持灰色调,以最微小细描造成一个布景,例如一座小丘或一棵树;近东的传统显现于每一双大眼睛、人物的黯色轮廓和衣服的褶裥之中。
波斯微型画是在取代哈里发而成为统治者的蒙古苏丹们的庇护下产生的。尽管蒙古人将中国的影响带给了波斯微型画,但穆斯林美术家不愿给中国空间留下余地,他们创造了自己的有序现实,15世纪的一幅佳作表明了这一点(见左页插图)。如同所有的波斯微型画一样,这幅精致作品的特征是笔触细致入微,人物和景色生动逼真,色彩运用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