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4 中世纪的伊斯兰文化(7)

人文通识课Ⅱ:中世界时期 作者:(美)罗伊·T·马修斯


圆顶清真寺的建筑艺术反映在它的艺术设计中。同拜占庭的教堂朴素的外表与富丽堂皇的内景形成鲜明反差不同的是,圆顶清真寺从里到外都令人大饱眼福。满目皆是镶嵌细工、瓷瓦彩砖和大理石,其中大多是后来增添的。为遵从《古兰经》的禁忌,那里没有任何图像艺术。阿拉伯花纹、薄片式形状,漩涡形装饰和吸收拜占庭和波斯设计灵感的由紫色和金黄色组成的镶嵌细工,使圆顶清真寺的表层外观生意盎然,超过210米长的阿拉伯文——反复抄录《古兰经》的段落——书写在内壁和外墙上。十六扇彩色玻璃让阳光照得四壁金碧辉煌。

圆顶清真寺并未为伊斯兰主导型建筑模式即(mosque,阿拉伯语谓之“麦斯吉德”(masjid),意即“顶礼膜拜之地”)树立标准。先知以其在麦地那建造的朝拜圣所亲自制定了清真寺的基本设计。现已荡然无存的这第一座清真寺反映了早期伊斯兰的简朴价值观。它的构造是,一个长方形庭院,上盖屋顶,屋顶以棕榈树干为依托,四周以砖坯砌成墙。面朝祈祷方向麦加的墙设计成(qiblah),另外还设有一座讲坛,穆罕默德站在这座讲坛上率众祈祷、讲经、颁布新的法律并调解争端。庭院也可以作为希腊式广场(agora)和罗马式广场(forum)之用,提供公众集会的空间。在穆罕默德的清真寺里,庭院成为伊斯兰教众讨论宗教和任何其他重大关切的集会场所。这位先知和他的几个妻子住在门通庭院的几间小木屋里。这第一座清真寺内活动多样——司法、政治、社会和宗教——因而反映了生活整体性的伊斯兰理想。

后来的清真寺建筑师们效法先知树立的样板。清真寺外表装潢朴实无华,呈长方形,其内部特征和空间则有别于世俗建筑物——它有供洗手仪式用的水盆和喷泉,有柱廊供讲经训众之用,有帷屏以遮护祈祷领袖,还有开阔区域供群体祈祷(图2.10)。清真寺往往冠以穹顶,一如拜占庭的教堂,但伊斯兰的穹顶的高端似瓜状,这就有别于拜占庭穹顶颇似球形。还有一个尖顶的小(minaret),一位报告祷告时刻的人(muezzin)从塔顶号召信众每天祈祷五次,这也是清真寺的一部分。从最早时刻起,清真寺内部的丰富多彩的装饰让礼拜者记住该乐园之美。光怪陆离的镶嵌画和东方地毯装点着地板,饰面和书法檐壁则美化了墙壁,金属灯或陶瓷灯在夜间将朦胧之光照到信众身上和装饰华丽的(minbar)上(参阅图2.6),使祈祷领袖高居于礼拜者之上。穆罕默德的样板清真寺所启迪的清真寺型式叫做(congregational mosque)或(Friday mosque),它是一种水平结构,将礼拜五的礼拜者聚集在一个中央庭院内,庭院里有一个带圆拱顶的喷泉供洗手之用。随着阿拉伯人的征服,此种型式的清真寺在从摩洛哥到中国的伊斯兰世界里到处建造。

在伊斯兰史的早期,倭马亚王朝的王族成员阿布德 ·拉赫曼(Abd al-Rahman,731—788年)在阿拔斯叛乱时劫后余生,一路前往西班牙南部,在那里建立了一个新王国。786年,他开始建造大清真寺(The Great Mosque)——一座令人敬畏的聚礼清真寺风格的建筑。这座清真寺建在一座罗马神殿和基督教教堂的旧址之上,是按照传统的长方形方案设计的。在下一个世纪里,当地统治者将大清真寺扩大了四倍,使之成为伊斯兰世界最大的圣寺建筑。第二次扩建又增加了一道精心装饰的吉布拉墙和三个穹顶大厅,用受拜占庭灵感启发的镶嵌画和黄金装饰装点。但是,大清真寺最惊人的特征是一排接一排的双层马蹄形拱门(图2.11)。细长而低矮的立柱取自罗马建筑物和基督教堂之设计,在这些立柱之上再架上高度加倍的拱门。这些用红砖黄石砌成的圆顶拱门处在看上去似乎没有尽头的侧堂上,造成了亮度和色彩交替间隔的格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