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图像作品流传到今天,不仅大部分佚失,尤其各门类存世的情形也很不平均。由此,现代对于希腊图像艺术的观念被打上了片面的烙印。首先引起人们关注的,是用大理石或其他石材制成的雕像。尽管在基督教主导的古代晚期,它们经常被当作异教的偶像雕像(G?tzenbild)而遭到击毁,又一直到近代不断在石灰窑中被焚烧成建筑材料,但仍然有许多雕像得以存世,而且纵使是残块,也依旧能够保持着强烈的魅力。相反,那些青铜和贵金属质地的作品经常特别重要,却绝大部分已经佚失,它们在古代之后的时期被系统性地销熔,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由于此前地震或海难之类的事故才幸免于人为的破坏(图33)。木雕已几乎完全佚失而不为人所知(图9),它们通常是尊贵的神像,其中的一部分定然是当时最精美的木刻作品。
古代雕像的色彩则损失严重:白色的大理石和暗色的铜锈在近代给人造成一种印象,即古代艺术严肃而古典。事实上,所有石质雕像当时都涂绘有鲜艳的色彩,甚至最著名的画家也乐于给图像作品施加彩绘(彩版1.1)。青铜作品的表面原本是闪亮的金色,与其他材料形成强烈对比,比如乳头、嘴唇、伤口处使用红铜,而眼睛用宝石嵌就,从而使目光显得富有穿透力(彩版3.3)。那些结合了不同材料制成的图像作品,它们的艳丽效果在当时定然是令人震惊的。其中也包括菲迪亚斯(Phidias)创作的远过于真人大小的神像,衣裳用黄金铺就,裸露的身体部位用象牙拼成,繁复的装饰物采用了其他材料(彩版3.2)。长期以来,现代的视觉习惯将这种艳丽(Farbigkeit)视为原始或过度修饰而加以排斥和忽视。而原本的效果只有借助色彩分析和复原的现代技术,才庶几可以重获。我们不仅需要接受它们,还要学会理解它们生动的力量。
希腊绘画几乎完全消失了,它们的画底(Untergrund),尤其是涂以灰泥的墙面和木板,很少能保存下来。少量残迹(主要发现于墓中,彩版1.2,4.2),以及这个传统在罗马壁画中的延续让人遥想那些佚失作品原先的情形。只是它们显然远逊于当时最受推崇的绘画大师如波吕格诺托斯(Polygnot)、阿佩利斯(Apelles)等人的作品。
偏偏伟大的雕塑家和画家却只能被人们间接地把握。一方面是通过文献证据,其中大多出自罗马时期:尤其是老普林尼(活动于公元1世纪)在他的《自然史》中,对著名雕刻家和画家的作品做了详尽描述;保萨尼亚斯(Pausanias,活动于公元2世纪)也在他的《希腊志》中,记载过许多古代图像作品与它们所在地形的关系。另一方面,希腊雕塑的作品主要在罗马时期被大量复制和模仿,用以装饰公共场所和私人住宅。这些复制品与相应原作的相符程度或多或少受限于时代品位、手工作坊的技术方法和在新情境中的应用,因此在充分利用这些材料以研究希腊艺术史时,需要在方法上特别审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