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世为指挥,为明看边(1)

努尔哈赤全传 作者:阎崇年


努尔哈赤的二世祖是董山。在猛哥帖木儿及权豆被杀,董山被掳,栅舍被焚的翌年,凡察到北京“朝贡”。明朝对猛哥帖木儿、凡察兄弟,在斡木河事件中忠于朝廷的壮举,给予肯定,并予升奖。猛哥帖木儿既已罹难,就封升凡察为都督佥事。

在斡木河之变中,建州左卫的卫印“失落”,朝廷重颁发建州左卫新印。于是,凡察继猛哥帖木儿之后,成为建州左卫的掌印首领。然而,董山被掳后不久,得到毛怜卫指挥哈儿秃赎回。董山等被赎回后,家寨破败,难以生存,便投靠凡察。

正统五年(1440)六月,董山和凡察经明廷允准,率所部三百余户,历尽曲折,冲破阻挠,迁到浑河支流苏克素浒(苏子河)一带,与李满住(阿哈出之孙)合住在一起。这片群山环绕的苏克素浒河谷地域,后来成为努尔哈赤崛起的基地。

凡察、董山迁到辽东苏克素浒河地域后,凡察手中有建州左卫的新印,而董山手中有明廷给其父猛哥帖木儿的旧印,叔侄之间,一卫二印,便发生了“卫印之争”。

董山是猛哥帖木儿的次子。他迁往苏克素浒河时二十二岁,体格魁伟,仪表威严,所属部众,心多倾附。一卫新旧两印,叔侄纷争不已。凡察的新印既不愿交,董山的旧印也不想交。正统七年(1442)二月,凡察和董山到京朝贡,朝廷作出解决“叔侄争印”的新决策。《明英宗实录》记载:分建州左卫,设建州右卫,升都督佥事董山为都督同知,掌左卫事,都督佥事凡察为都督同知,掌右卫事。董山收掌旧印,凡察给新印收掌,并升建州左卫指挥使。

正统七年(1442),明政府分建州左卫为二,增设建州右卫,董山领建州左卫事,凡察掌建州右卫事。从此,建州女真分为建州卫、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史称“建州三卫”。时掌建州卫印的李满住,娶权豆(董山之兄)的孀妇为妻;掌建州左卫印的董山,又求娶李满住之女为妻。而建州右卫印信,则归董山之叔凡察收掌。因此,虽有建州三卫之名,实际上他们却居住一处,同族联姻,都是明政府辖治下的建州女真部。建州三卫后来成为满洲形成的核心,也是努尔哈赤崛起的大本营。

董山迁往苏克素浒河三卫合住后,官至右都督,势力复大振。他乘建州卫指挥使李满住年迈之机,起而兼管三卫,颇有统一建州女真之势。但是,明朝中期,国力强盛,明廷在加强对女真等族管辖的同时,又实行民族分裂和民族歧视的政策。就是使其“各有雄长,不使归一”(《杨宗伯奏疏》第1卷,《明经世文编》),彼此掣肘,尔争我杀。这种“分其枝,离其势,互令争长仇杀,以贻中国之安”(董其昌辑:《神庙留中奏疏汇要》明钞本,第1卷)的政策,是明朝统治者对女真族的传统政策。同时,明辽东镇守太监、总兵官等,常对女真抚安无方,横加勒索,滥杀贡使,“启衅冒功”(王世贞:《弇山堂别集》第99卷),这就激起女真首领的不满,以“寇掠”相报复。明廷则派兵攻杀,朝鲜也相呼应。仅建州女真迁居辽东的半个世纪间,先后受到朝鲜三次(其中一次与明朝合军)、明军三次袭创。其中最为惨重的是继宣德八年(1433)猛哥帖木儿蒙难后,成化三年(1467)董山再度蒙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